[发明专利]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9053.5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0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泊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德威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刘泊志;周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管 插管 球囊测压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是一种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对患者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治疗时,需要给患者插入气管插管,插管的前端通常有球囊,通过给球囊注气使之膨大来实现插管的固定和封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低压球囊。
显然,球囊内的气压对插管的固定和封闭的效果起着决定作用,如果球囊气压过小,呼吸机通气时会造成漏气甚至插管滑脱,影响患者的呼吸质量,也有食管反流物通过球囊与气管内壁的间隙进入肺部,从而产生吸入性肺炎的风险,造成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几率大大提高;如果球囊气压过大,又会导致患者的气管粘膜受到损伤,造成“气压伤”。
目前在临床上大多还是通过用针筒注入的空气量和推力来估算是否压力合适或者通过用手捏气管插管上的测试囊来确定压力是否合适。这种方法并不能准确测量球囊气压,因为根据每个人的手感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还有一种方法是使用压力测量仪器,将压力测量仪器与单向气阀相接,从而获得压力的精确数值,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客观的判断罩囊内压,但是这种压力测量仪器价格昂贵,而且携带不便。
目前临床上并没有一种安全实用的装置使得在给球囊充气的同时能实时了解注入囊内的气体量否合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造价低廉的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腔体(1)、长管(2),中空腔体(1)一端封闭,另一端与长管(2)相通,导气管(4)的一端与中空腔体(1)靠近长管(2)端相连通,密封膜(3)位于中空腔体(1)内,其将中空腔体(1)内上部空间与导气管(4)以及长管(2)相隔开,卡片(5)的一端与密封膜(3)相接触,卡片(5)可以在长管(2)内沿轴向移动。
优选的,中空腔体(1)内设有弹簧(7),其一端与中空腔体(10)顶端接触,另一端与密封膜(3)接触。
优选的,长管(2)下端设有可插拔的孔塞(8),可将长管(2)下端封闭。
优选的,卡片(5)上设有标记(6)。
优选的,中空腔体(1)的材质为玻璃、橡胶或塑料。
优选的,长管(2)的材质为玻璃、橡胶或塑料。
优选的,长管(2)下端与注射器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在检测气管插管球囊中压力的用途。
优选的,将导气管(4)的另一端与气管插管球囊注气口密封连接,通过观察标记(6)的位置来监控气管插管球囊中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在调控气管插管球囊中压力的用途。
优选的,将导气管(4)的另一端与气管插管球囊注气口密封连接,通过注射器的推拉来调控气管插管球囊中的压力。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在检测医用管路中压力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气管(4)的另一端与气管插管球囊注气口密封连接,通过观察标记(6)的位置来监控气管插管球囊中压力,通过注射器的推拉来调控气管插管球囊中的压力。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装置结构小巧、重量轻,操作简便,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无需电源,使医生可以在手术中方便地观察气管插管中球囊的压力变化,作出准确的判断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极大的方便了医护人员的操作。另外本发明的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并不仅限于对气管插管的球囊压力进行检测,可以对医学领域任意医用管路的压力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气管插管球囊测压计的结构图。
其中:1为中空腔体;2为长管;3为密封膜;4为导气管;5为卡片;6为标记;7为弹簧;8为孔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德威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刘泊志;周啸,未经江苏德威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刘泊志;周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