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内空气监测及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89469.7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宁;蔡永华;李能武;袁昊;胡斌祥;张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1/02 | 分类号: | F24F1/02;F24F13/28;F24F11/02;G01N3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监测 净化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车内空气净化器,具体涉及一种车内空气监测及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车内环境污染,世界卫生组织已明确将其与高血压、艾滋病等共同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2011年10月27日国家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规定了车内空气中8种常见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设定限值,自2012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市面的车内空气净化器多采用滤网过滤、物理吸附、负离子放电来对车内空气进行净化,只具备净化功能,并不能实时监测车内各种有害气体并根据监测结果自动开启或关闭净化功能;且净化效果较好的净化器形状多为长方体,体积较大,在车内布置存在位置局限的问题,而体积较小的车内空气净化器则功能单一,净化效果不理想且无法实时衡量,汽车熄火后也无法继续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内空气监测及净化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可以实时监测车内空气质量,并在车内空气质量超标后自动开启净化功能。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内空气监测及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壳体和底座,壳体顶端设有显示屏,壳体底部与底座连接,壳体上部设有出气栅格,壳体下部设有进气栅格;壳体内部由空气净化组件分为上下两个腔体,使得有害空气由进气栅格进入下腔体,经过空气净化组件净化后进入上腔体,由出气栅格输出;所述的下腔体内设有用于检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传感器组、涡轮和涡轮电机,所述的上腔体内沿气体输送方向依次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和鼓风机;所述的底座内固定有电源;
它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的电路板上,控制电路包括模数转换电路、单片机、充电电路和执行机构;模数转换电路用于将传感器组的模拟信号转换为单片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充电电路由单片机控制用于给所述的电源充电;执行机构由单片机控制用于控制所述的涡轮电机、负离子发生器和鼓风机的启停。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空气净化组件为中空柱形,其底部通过支座与壳体内壁固定,其顶部连接有拱形密封顶。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空气净化组件底部的内壁上设有向上倾斜的导流板。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传感器组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VOC传感器、氟利昂传感器和灰尘传感器。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进气栅格内设有过滤网。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空气净化组件包括沿空气输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活性炭海绵层、微/介孔分子筛层和滤隔网层。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底座为圆柱形,外径与车载水杯槽内径相等。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源为电容。
一种上述车内空气监测及净化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对采集到的数据采用阈值法,得到标准化后的参数Ps;
2)对标准化后的参数进行加权求和,得到量化评估参数W;
3)根据量化评估参数值的范围,控制相应的执行机构进行动作。
按上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的参数Ps包括温度参数Ps0、湿度参数Ps1、甲醛浓度Ps2和一氧化碳浓度Ps3;它们的具体值为:
温度参数Ps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4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