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加空气能集热的水源热泵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89598.6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1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温筱茜;海涛;林波;韦俊强;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比迪光电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F24J2/04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太阳能 空气 能集热 水源 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特别是一种太阳能加空气能集热的水源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平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集热板经过循环泵与集热水箱直接相连,通过循环加热,使热水箱内的水温逐步提升到可供洗浴的温度。为保证太阳能不足时也有热水供应,水箱还配置有辅助热源。辅助热源使用较多的是空气能热泵机组,因为它比较节能。辅助热源通常设置在下午没有太阳时才投入工作,以免影响太阳能的吸收。如果太阳的辐射量小,集热水箱的水温较低,而辅助热源投入的时间又过短时水箱里的水就达不到额定温度,对用户的用水会产生不良影响。
常规的水源热泵热水器使用地下水、地表水或流经地埋管的水作为水源,输入到水源热泵的蒸发器,然后通过水源热泵的冷凝器制备热水。
经检索,已有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发明中,还没有采用太阳能加空气能集热的水源热泵热水器的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太阳能加空气能集热的水源热泵热水器,将太阳能集热和空气能集热后的温水作为水源送到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利用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提升后由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再输送热水到热水箱制备热水。由于有太阳能集热板加上空气源换热器,即使在没有太阳时,也能利用空气能制备热水,以保证用户的热水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一种太阳能加空气能集热的水源热泵热水器,由水源热泵机组,集热循环泵,空气能换热器,太阳能集热板,加热循环泵,热水箱,旁通阀组成 。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出口经过集热循环泵连接到空气能换热器,再连接到太阳能集热板,然后返回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入口。
空气能换热器的出入口连接有旁通阀,太阳能集热板的出入口连接有旁通阀。
本发明将太阳能集热和空气能集热后的温水作为水源送到水源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利用水源热泵机组的热提升后由水源热泵机组的冷凝器再输送热水到热水箱制备热水。水源热泵机组工作的时段与太阳能吸热时段相同,它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集热的循环水作为水源,不但不会影响太阳能热量的吸收,还能提高吸收太阳能和空气能的效率,提高总能效比。太阳能和空气能的吸热量越大,热泵机组的能效比就越高。该热水器具有太阳能集热板加上空气源换热器,即使在没有太阳时,也能利用空气能制备热水,以保证用户的热水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太阳能加空气能集热的水源热泵热水器,由水源热泵机组1,集热循环泵2,空气能换热器3,太阳能集热板4,加热循环泵5,热水箱6,旁通阀7、8组成。
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下:附图1中,水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的出口经过集热循环泵2连接到空气能换热器3的入口,空气能换热器3的出口连接到太阳能集热板4的入口,太阳能集热板4的出口连接到水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的入口;热水箱6的下端出口通过加热循环泵5连接到水源热泵机组1的冷凝器入口,水源热泵机组1的冷凝器出口连接到热水箱6上部入口;旁通阀7连接在空气能集热器的出口和入口之间,旁通阀8连接在太阳能集热板的出口和入口之间。
热水器工作时,水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的低温冷水通过集热循环泵2送到空气能换热器3吸收空气的热量,再通过太阳能集热板4吸收太阳能的热量,然后送回水源热泵机组1的蒸发器入口。水源热泵机组1利用蒸发器吸收到的热量,通过内部压缩机的热提升,使冷凝器中产生高温,由加热循环泵5将热水箱6下方的水输送到冷凝器中吸热,再由冷凝器出口输送到热水箱6的上部。旁通阀7,8均关闭时,热水器同时使用空气能和太阳能集热;旁通阀7打开,旁通阀8关闭时,仅利用太阳能集热;旁通阀8打开,旁通阀7关闭时,仅利用空气能集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比迪光电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大学,未经广西比迪光电科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89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多点位智能控制吸排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