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清除青铜器中铜的氯化物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2338.4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秦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72 | 分类号: | C21D1/72;C22F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李玉秋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除 青铜器 氯化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代文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除青铜器中铜的氯化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青铜器是研究古代青铜文明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青铜文物历经数年,一般都会发生表面锈蚀现象。锈蚀产物分两类,一类是结构较为致密稳定的锈蚀物,主要成分为绿色的孔雀石(CuCO3·Cu(OH)2)、蓝铜矿(CuCO3·2Cu(OH)2)等,这类古色的腐蚀层,成为青铜器庄严古朴、年代久远的象征,由于一般不会造成进一步的破坏,通常予以保留。还有一类锈蚀物是铜的氯化物(如Cu2Cl(OH)3、CuCl等),性质极不稳定,会使器物表面铜质膨胀,致使器物畸形,严重时整个器物粉化,直至完全毁坏。如不及时加以去除,还能侵害感染其他青铜器,在青铜器自身和青铜器之间相互“传染”,威胁整个库房青铜器的安全,这就是“粉状锈”,又称有害锈,对于青铜器上的这类有害锈应及时予以清除。
由于“粉状锈”是根植于青铜器基体内部的点状腐蚀,基体内部都发育有不规则的腐蚀沟槽,沟槽内主要是CuCl,彻底清除十分困难。对于现有技术中清楚CuCl的化学清洗及缓蚀保护法易于损伤青铜器的基体金属,都具有一定不可逆性,常导致青铜文物变色而不符合文物保护古色古香、修旧如旧的要求。尤其重要的是,虽然有些技术和材料的短期保护效果比较好,但是还无法对其长期效果给出令人满意的评估。
为了不破坏青铜文物,对青铜器上的“粉状锈”采用简单的物理清除是首选的方法。但传统的手工机械清洗只达到基体表面,在不损失基体的前提下,对于深层次的锈蚀无法去除干净,处理过的器物极易再次爆发粉状锈。
为了能够实现对青铜文物基体内部有害锈的清除,现有技术中有关于激光、等离子体等方法在清除青铜器有害锈方面探索性的报道,但争议较大,既要清除有害锈,又不损伤文物本体的激光、等离子体参数不是简单理论可以达到的,需大量的经验积累。因此,如何既能够实现对青铜文物基体内部有害锈的清除,又不损伤文物本体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去除青铜器中铜的氯化物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青铜器表面及基体内部的铜的氯化物,且对青铜器上的无害锈及青铜器基体的结构没有任何破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去除青铜器中铜的氯化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对待处理青铜器的铜的氯化物周围进行隔热封护处理;
b)将步骤a)得到的完成隔热封护处理的青铜器上铜的氯化物区域进行加热处理,去除青铜器中铜的氯化物,所述加热处理的温度为420℃~650℃。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加热处理为火焰加热处理或热风加热处理。
优选的,所述火焰加热处理中火焰外焰的温度为450℃~550℃。
优选的,所述热风加热处理的热风温度为500℃~600℃。
优选的,所述步骤b)中的加热处理为脉冲式间歇加热。
优选的,所述脉冲式间歇加热的间隔时间为0.5s~5s;
所述脉冲式间歇加热的加热时间为0.5s~5s。
优选的,所述步骤a)具体为:
在待处理青铜器的氯化物周围涂覆隔热封护材料,进行隔热封护处理。
优选的,所述隔热封护材料为泥浆。
优选的,所述隔热封护材料的涂覆厚度为1mm~25mm。
优选的,所述步骤a)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对待处理的青铜器表面的铜的氯化物进行手工清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23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铝合金
- 下一篇:端粒C序列单链DNA的亲和介导扩增方法及检测试剂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