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3626.1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8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高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立涛 |
主分类号: | G01M3/28 | 分类号: | G01M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气门阀。
背景技术
目前,在管道生产过程中,生产原料一般不经过清洗,因而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原料可能存在杂质,成型后的管道可能存在缝隙和细孔,所以在生产得到管道后,都会进行管道密封试验来检测管道上是否有缝隙和细孔来衡量管道产品是否合格。
目前,检测管道的密封性主要是采用气压检验法和水封检验法。采用水封检验法是向管道内注水,观察水压变化,如果水压发生变化,则说明管道不密封,若水压不发生变化,则说明管道密封性较好,视为合格产品。但是,在水压较大时,对于一些管壁较薄的管道,管壁容易被涨破,而导致无法进行检测。而且,水压检验的方法也无法检验电路管线。
所以在较多数的情况下是采用另一种气压检验方法,管道生产完毕后两段密封,之后再管道内注入气压,观察管道内气压是否发生变化,从而核定管道是否合格。但是该方法只能一次检验,无法多次检验,是因为常规的管道生产中,在管道生产完毕后将两端部密封,然后往管道内注入气体达到一定的气压。检验的时候在管道两端打孔,然后测量管道内的气压。测量之后,管材里的气体被释放,管道内的气压和外部气压相同,所以采用气压检验方法只能检测一次。
但是,在管材安装时,安装后,或者在管道内部走线之后,由于管道两端的封口已经被打开,所以不能够对管道的密封性进行检测,除非重新密封管道两端,再往管道内冲入气压进行检测。所以,采用这种方法,检测成本高,施工难度大,如果是在安装过程中进行检测的话,还会耽搁工期,增加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所以,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在生产完成后或者安装过程中或者安装之后多次对管道气密性进行检测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难以多次检测管道气密性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在生产完成后或者安装过程中或者安装之后多次对管道气密性进行检测的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气门阀,包括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管道安装孔和气泵安装孔,所述管道安装孔与所述气泵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管道安装孔和气泵安装孔的通孔,所述气泵安装孔内设置有气门嘴,所述气门嘴上设置有气门芯。在使用时,在管道两端分别设置气门阀,气门阀通过管道安装孔安装在管道上,安装好之后,在其中一个气门阀的气泵安装孔设置气泵,气泵通过气门芯向管道内压入气体,由于管道另一端被另一个气门阀封住,所以管道内的气压增加,从而可以对管道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使得能够在生产完成后或者安装过程中或者安装之后多次对管道气密性进行检测,并且操作方便,不会耽搁工期和给施工人员带来繁重的劳动。
作为优选,所述气门嘴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隔板相配合的凹槽。在安装时,将所述隔板设置在凹槽内,进而使得气门嘴稳固的安装在连接装置上。
作为优选,所述气门嘴的一端外侧壁凸起为球状,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气门嘴的球状部位。由于气门嘴侧边开设凹槽后,气门嘴在开设凹槽的部位强度降低,所以将设置凹槽的部位凸起成球状,增加了气门嘴的凹槽部位的壁厚,从而避免了气门嘴由于设置凹槽而强度降低。
作为优选,所述气门嘴外侧壁凸起的球状部位与气门嘴外侧壁的其他部分平滑过渡。避免在气门嘴外侧壁上出现突变尖角而产生应力集中的同时,也使得能够方便了将气门嘴安装在连接装置内。
作为优选,所述气门芯外侧设置有套壳,所述气门芯通过所述套壳设置在所述气门嘴上,所述套壳外侧套设有气门帽。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气门帽保护气门芯不被外物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气门芯的进气端朝向所述管道安装孔,所述气门芯的出气端朝向所述气泵安装孔。在进行管道气密性检测时,如果是向管道内输入气体,管道内气压升高,在管道强度不够高的时候,管壁容易向外鼓起突出,被外部其他物品刺破或者被内部气压胀裂,所以将气门芯的进气端朝向管道安装孔,进行管道气密性检测时,气泵向管道外抽气,在管道内产生负压,再检测管道内的气压是否变化,从而避免了管道由于向外鼓起而被刺破的风险,同时也避免了管道被内部气压胀裂的危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立涛,未经高立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36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