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试剂盒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3739.1 | 申请日: | 2013-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4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黄士新;王蓓;商军;顾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3;G01N33/543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王裕 |
地址: | 20110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量 检测 牛奶 内酰胺 残留 试剂盒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检测领域,具体涉及定量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β-内酰胺酶是一种近年来才开始引起大家关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添加在牛奶中以生产无抗奶(指用不含抗生素的原料生产出来的牛奶)。β-内酰胺酶作为牛奶中抗生素分解剂(解抗剂),最初是科研人员作为一项科研成果推出的。这种做法可有效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但是应用β-内酰胺酶分解牛奶中抗生素的风险在于:(1)人体大量摄入β-内酰胺酶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生细菌耐药性,因此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明令禁止在生鲜乳中添加;(2)在分解β-内酰胺药物后,可能引进其他有害物质(青霉素噻唑酸等);(3)解抗剂的添加纵容了奶牛饲养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
正因为如此,卫生部于2009年2月正式公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其中明确认定β-内酰胺酶是属于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其作用就是掩蔽抗生素。
虽然卫生部已经明文规定β-内酰胺酶属于不安全食品添加剂,但是,由于细菌耐药产生的内源性β-内酰胺酶有300多种,且内源性、外源性β-内酰胺酶的区别鉴定检测技术尚未见报道。而目前各检测机构正在研究的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无论是仪器分析、色谱法、配体-受体法还是微生物法,都存在一个不确定因素,即:测出的β-内酰胺酶无法判定是人为添加(外源性)的或是耐药细菌产生(内源性)的。也就是说,乳制品中检出的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非法添加的,也有可能是细菌产生的。在尚未制定β-内酰胺酶残留限量标准的前提下,获得完整的定量检测数据将是监督部门制定限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β-内酰胺酶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应运而生。
生鲜牛乳中的β-内酰胺酶残留检测从方法学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通过测定未分解的酶促反应底物(青霉素)的含量来间接推算体系中β-内酰胺酶的浓度。该方法以生物测定法(杯碟法)及配体-受体检测法为代表,其特点是原理明确、特异性强。2)通过测定底物青霉素分解产物的方法,青霉素经过β-内酰胺酶的分解之后生成稳定的中间产物—青霉噻唑酸,通过测定体系中青霉噻唑酸的含量将能够计算出β-内酰胺酶的含量。该方法以碘量法、产色头孢菌素法为代表。
但是,上述两类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上述哪一种方法都还不能做到定量化,而测定未分解的酶促反应底物的方法又存在时间长、成本高的缺陷。同时,β-内酰胺酶作为一类小分子的蛋白(29kDa~39kDa)混在大量的蛋白、氨基酸乳浊液(牛奶)中,如果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则很难将其特异性分离。因此,找到一种既能精确定量又能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出β-内酰胺酶残留的方法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定量检测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试剂盒,能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出β-内酰胺酶残留量。
为此,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检测牛奶中β-内酰胺酶残留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含包被有青霉素结合蛋白的酶标板、标记物偶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底物对照1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浓度为0ppb的脱脂奶粉冻干品、底物对照2为含标定浓度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脱脂奶粉冻干品、β-内酰胺类抗生素标准品。
本发明的定量检测生鲜牛乳中β-内酰胺酶残留试剂盒,利用β-内酰胺酶可分解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原理,通过测定与β-内酰胺酶反应后剩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含量来检测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青霉素结合蛋白为重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x或PBP3;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记物为本领域所常见的检测标记物,包括但不限于酶、核素、量子点、荧光素、胶体金或荧光微球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β-D-半乳糖苷酶、碱性磷酸酶或6-磷酸葡糖脱氢酶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素为3H、188Re或131I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荧光素为异硫氰酸荧光素、四乙基罗丹明、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或3价镧系螯合物中之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荧光微球为时间分辨荧光微球,其制备参考中国专利ZL03819391.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类抗生素、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其中优选为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37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网络部件和用于在光网络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 下一篇:封装机废纸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