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VC塑木发泡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4449.9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6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本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振云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7/06 | 分类号: | C08L27/06;C08L97/00;C08K5/12;C08K5/544;C08J9/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李纪昌 |
地址: | 2332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塑木 发泡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塑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VC塑木发泡材料。
背景技术
我国森林覆盖率极低,木材资源有限,寻找新材料代替木材用于生产是目前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必经之路。塑木材料就是一种很好的可代替木材的新材料。塑木技术是近几年在国内外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材料加工技术。所谓塑木,就是实木与塑料的结合体,它既保持了实木的亲和性,又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耐酸碱、防虫蛀等性能,并以其新颖的观念、新颖的设计、新颖的产品极大地推进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塑木材料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建筑模板、爱因木和发泡材料。其中以发泡材料的应用与研究最为广泛。中国专利200510100235.9公开了一种PVC塑木结皮发泡复合材料;中国专利201010236506.4公开了一种PVC塑木材料;中国专利201010542086.2公开了一种PVC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发泡材料的中间为发泡层,表层为共挤出不发泡层。与一般塑木材料相比,塑木发泡材料具有重量轻、木质感好等优点。然而,现有塑木发泡材料的生产过程中,PVC与木粉的相容性较差,木粉用量不到25%,所得制品强度较低、外观不光滑。同时,现有塑木发泡材料的生产步骤繁琐,生产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PVC塑木发泡材料,木粉填充量大,木质感较强,且具有更高的强度与耐摩擦性。
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PVC塑木发泡材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PVC树脂粉100份;木粉40-60份;偶联剂1-2份;润滑剂0.5-1.0份;稳定剂2-4份;增塑剂1-5份;抗冲击改性剂1-5份;抗氧剂1-3份;发泡剂0.2-0.6份;发泡调节剂5-10份。
所述木粉是由木屑烘干粉碎而成,含水率≤4%,细度为50-100目。
所述偶联剂为硅烷偶联剂,包括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缩水甘油迷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或乙二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792)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润滑剂包括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内润滑剂为硬脂酸钙,外润滑剂为石蜡。
所述稳定剂为有机锡稳定剂,锡含量≥20%;所述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所述抗冲击改性剂为丙烯酸酯类抗冲击改性剂;所述抗氧剂为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所述发泡剂为偶氮二甲酰胺;所述发泡调节剂为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
本发明一种PVC塑木发泡材料的组分还包括杀菌防霉剂0.2-0.5份;木纹母粒1-2份。
本发明一种PVC塑木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各组分按上述重量份数混合,经高速搅拌机搅拌、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冷却固化后切割成型。工艺条件为:压力2-3Mpa、加热温度150-180℃、螺杆转速20-100r/min。
有益效果:(1)本发明生产的PVC塑木发泡材料木粉填充量大,木质感较强,强度与耐摩擦性较高,静曲强度为15.5-19.2Mpa,弯曲强度为21.7-29.4 Mpa,拉伸强度为12.8-18.7 Mpa,10.6-18.3 KJ/m2,表面耐磨系数为0.055-0.072,可以代替木材运用于各种行业,安全环保;(2)本发明生产的PVC塑木发泡材料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因此局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1
PVC树脂粉100份;木粉40份;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1份;硬脂酸钙0.2份;石蜡0.3份;有机锡稳定剂2份;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份;丙烯酸酯类抗冲击改性剂1份;四〔β-(3,5-三级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1份;偶氮二甲酰胺0.2份;丙烯酸酯类发泡调节剂5份;杀菌防霉剂0.2份;木纹母粒1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振云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振云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44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