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特高浓度酸性废液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5351.5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2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蒋嵩;谢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江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金耀生 |
地址: | 650217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浓度 酸性 废液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高浓度酸性废液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冶炼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废液,其成分复杂多变,主要来源于电收尘冲洗、硫酸车间地面冲洗水和其它工况点被污染的生产水,其浓度高的污酸废液pH值甚至低至1以下,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且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如铅、锌、镉、铜、砷、氟、氯等,是一种对环境有极大破坏力的工业废液。
目前处理该类高浓度的酸性废液基本采用的都是石灰中和法,即:分多次加入石灰类物质,将污酸的pH值提升至中性后再调至10-11左右再做处理。
使用石灰中和法工艺处理高浓度酸性废液有如下缺点:
1. 处理成本高:每立方处理费用大于40元(石灰、电费、人工费、石灰废渣转运费等)。
2. 运营及建设成本极高:添加了石灰将产生石灰废渣,每年产生的石灰废渣达几万吨,需要企业投资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建一个存渣厂用于储存这些废渣。
3. 长期以往,石灰废渣大量屯集,极易给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形成恶性循环。
4. 由于工艺中添加了石灰乳,在酸性废液中引入了新的污染,极大的增加了废液中钙、镁离子的浓度,排放后的污水废液将大幅提高土壤和地下水质的硬度,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高浓度酸性废液的处理方法,不仅避免了常规工艺中添加石灰所产生的石膏废渣污染,且处理后的水能直接回用于该企业生产环节,绝无外排废水,该方法降低了企业处理酸性废液的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完全实现冶炼企业酸性废液的零排放。
本发明的冶炼企业特高浓度酸性污水废液的处理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高浓度酸性废液收集至调节池内,检测酸性废液中总砷的含量,总砷含量小于0.1g/L时,将酸性废液导入到搅拌池;(本发明对酸性废液内的砷含量有要求,若含砷总量大于0.1g/L,先进行除砷处理。冶炼企业均建有除砷系统。)
2、将含铅量30%~60%的氧化铅矿石或冶炼铅膏渣粉碎,然后再研磨至直径0.18--0.1mm的细粉末;
3、将研磨的氧化铅矿石或冶炼铅膏渣细粉末按酸性废液重量30%-70%的比例投入搅拌池,使之与池内的酸性废液混合,启动搅拌机搅拌20~35分钟,监测pH 值升至5.5~6.5后沉淀;
4、当搅拌池内混合液沉淀30分钟~60分钟后,取该池内上清液导入到澄清池,将搅拌池内剩余含水分的铅膏固体物输送至脱水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水导入到澄清池,分离后的固体进入到步骤7处理;
5、澄清池的水经过过滤系统去除水中的部份可见细小颗粒及悬浮杂质,然后进入多效蒸发系统进行蒸发处理;
6、将蒸汽废热、余热引入多效蒸发系统,然后将澄清池内过滤后的水导入多效蒸发系统,经多效蒸发处理后的水变成了水蒸汽,再经冷凝后就变成了蒸馏水,蒸馏水满足并符合锅炉用水标准、生产工艺用水标准,能直接进入企业生产使用,水份蒸发后的固体结晶物送进到步骤7处理;
7、将步骤4、步骤6产生的固体物质送至高温冶炼炉,所有金属元素因熔点和比重不同,在不同的高温下熔化分层,可制成铅、锌、铜、镉等金属产品,氯、氟等元素在炉体内成为高效的助燃剂;
8、把极少的在高温冶炼炉内未燃烧未融化物质排入烟尘处理系统,经处理后排放。
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不需添加石灰类物质,避免石灰对该生产厂区造成污染。
2、因不再使用石灰类物质,将不会产生石灰膏渣,也就无需再建石灰膏渣的堆积存放场所,节省大笔建设投资费用。
3、将电导率达100000μS/cm甚至数十万μS/cm的高浓度污酸废液处理至电导率小于100μS/cm,直接回用,达到循环利用节能环保的目的,无外排的污水,实现了企业的零排放。
4、处理1吨酸性废液可以回收得到700-900公斤(根据水质不同有变化)的蒸馏水,价值50—80元。
5、工艺简单易控运营成本低,投资改造费用低,运行费用仅为电费和蒸汽费用。处理1吨废液所需电费约为12元;蒸汽可利用厂里已有的废热和余热,处理每吨废液所需蒸汽成本15-20元(处理1吨废液最多耗280公斤蒸汽)。
6、降低企业下游污水处理的难度,降低下游污水处理的费用。
7、可以实现智能自动控制生产管理,节约人力资源。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江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江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5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