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卸煤机装车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5765.8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9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董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7/08 | 分类号: | B65G67/08;B65G65/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卸煤机 装车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货物储运的技术领域,涉及工业生产中各类物料的转运的设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卸煤机装车设施。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铁路火车来煤,经卸煤机1翻斗挖取原料煤,运送至小皮带机2上,小皮带机2可双向运转。一个方向运转将煤落至直供煤运输带上进仓;另一个方向将来煤落至副煤场4上,可以自由下落,形成物料堆5,受物料走线不确定的影响,煤场堆煤区域比较广泛。或将来煤落至汽车上。落至副煤场4的煤,经桥吊翻堆整理至主煤场,依据生产需要,经桥吊抓取至运输带上进仓。
但为了协调其它煤场来煤的需要,部分来煤需装到汽车上进行运送。正常情况下,是卸煤机将煤卸到副煤场,用桥吊装车运送;或者采用卸煤机直接装车。用桥吊装车运送,这样费时费力,使运输程序复杂,转运成本增加。而卸煤机直接装车,主要存在下落点不确定,不易将物料全部送入汽车车厢,使副煤场的煤大范围散落,降低转运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卸煤机装车设施,其目的是提高物料转运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卸煤机装车设施,所述的卸煤机包括挖斗、小皮带机,所述的小皮带机的一端,设在副煤场的上方,所述的小皮带机位于所述的副煤场的一端,设有皮带机头,所述的皮带机头为一个壳体结构,固定在所述的小皮带机的机身上,所述的小皮带机的端部伸入到壳体内部;所述的壳体的下部为锥形筒,所述的锥形筒的小端开口朝下。
所述的锥形筒与壳体结构的主体采用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其连接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的锥形筒的轴线与铅垂线不重合。
所述的锥形筒的小端开口外形,小于装卸车车厢的上部开口。
所述的锥形筒的小端开口设有可伸缩的柔性管道与其连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副煤场装车,其物料下落点固定,使得装车非常稳定,提高物料转运效率,减少转运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卸煤机工艺布置图;
图2为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的卸煤转运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卸煤机工艺布置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卸煤机,2、小皮带机,3、皮带机头,4、副煤场,5、物料堆,6、装卸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中的卸煤机工艺布置方式、图4所表达的本发明的结构,为一种卸煤机装车设施,所述的卸煤机1包括挖斗、小皮带机2,所述的小皮带机2的一端,设在副煤场4的上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提高物料转运效率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卸煤机装车设施,其中的小皮带机2位于所述的副煤场4的一端,设有皮带机头2,所述的皮带机头2为一个壳体结构,固定在所述的小皮带机2的机身上,所述的小皮带机2的端部伸入到壳体内部;所述的壳体的下部为锥形筒,所述的锥形筒的小端开口朝下。
物料在锥形筒内下落,准确落入装卸车6的车厢。
如图3所示,铁路火车来煤,经卸煤机1的挖斗挖取原料煤,运送至小皮带机2上,小皮带机2可双向运转:一个方向运转将煤落至直供煤运输带上进仓;另一个方向将来煤落至副煤场4或汽车装车。落至副煤场4的煤,经桥吊翻堆整理至主煤场,依据生产需要,经桥吊抓取至运输带上进仓。
为了其它用煤生产的需要,部分来煤需装到汽车上,运送至其它用煤场所。正常情况下,是卸煤机1将煤卸到副煤场4,用桥吊装车运送。
本发明采取的改造措施,用于优化卸煤机装车设施。经卸煤机改造后,卸煤机可将煤直接卸到装卸车6中。且在副煤场装车,其物料下落点固定,使得装车非常稳定,提高物料转运效率,大大降低了装车费用,减少转运成本。
所述的锥形筒与壳体结构的主体采用可转动的连接结构,其连接的平面为水平面;所述的锥形筒的轴线与铅垂线不重合。当装卸车6的停放位置不够准确时,通过锥形筒的在水平面内的转动,使锥形筒的小端开口对准装卸车6的车厢的上部开口,保证卸煤全部落入车厢。
所述的锥形筒的小端开口外形,小于装卸车6车厢的上部开口。该技术方案,确保,物料全部落入装卸车6车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芜湖新兴铸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57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