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相邻流水段型钢柱吊装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5883.9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邦红;徐桂权;王长春;杨立;高建;潘广元;高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E04G21/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英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相邻 流水 型钢 吊装 剪力 施工 洞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留施工洞口施工方法,尤其涉及相邻流水段型钢柱吊装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流水段施工中,中间流水段处于设置在其圆周方向的多个第一流水段的中间位置,中间流水段与多个第一流水段的基础底板已施工完毕,已施工完基础底板的流水段有局部型钢柱吊装未完成,这时吊装型钢柱的汽车吊需要从另一流水段进入此流水段,在两个流水段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已施工完成,汽车吊如果从多个第一流水段进入中间流水段需采取相应的施工和保护剪力墙竖筋的措施。而目前没有安全适用性强的施工措施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适用性强,避免墙体竖筋弯折角度过大产生脆性后难以恢复的相邻流水段型钢柱吊装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相邻流水段型钢柱吊装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1)在中间流水段与一个第一流水段的相交位置上进行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首先在中间流水段与第一流水段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弯倒范围内的基础底板上垫枕木,然后将中间流水段与第一流水段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弯倒在所述的枕木上;
(2)在弯倒的剪力墙竖筋上铺草垫;
(3)在所述的草垫上以及草垫周围的基础底板上铺夯实土;
(4)在所述的夯实土上铺垫路基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方法安拆简单、方便,结构简单,建造成本低、适用性强,施工速度快。中间流水段与第一流水段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弯倒范围内的基础底板上垫枕木,避免了墙体竖筋弯折角度过大产生脆性后难以恢复,而且竖筋弯倒在结构细软,性稳的枕木上,竖筋上又铺草垫,双向保护了竖筋;另外草垫上铺夯实土、夯实土上铺垫路基板都是对竖筋的多层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的相邻流水段型钢柱吊装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方法的施工安装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施工结构中的中间流水段、第一流水段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中间流水段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以详细描述。
如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相邻流水段型钢柱吊装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在中间流水段与一个第一流水段的相交位置上进行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首先在中间流水段7与第一流水段8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1弯倒范围内的基础底板6上垫枕木2,然后将中间流水段7与第一流水段8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1弯倒在所述的枕木2上;(2)在弯倒的剪力墙竖筋1-1上铺草垫3,对弯倒钢筋加以保护;(3)在所述的草垫3上以及草垫周围的基础底板6上铺夯实土4,以便对行车荷载加以缓冲;(4)在所述的夯实土4上铺垫路基板5。上述工作完成后汽车吊从第一流水段经过,并从所述的路基板5上行走驶入中间流水段7,安装中间流水段的局部型钢柱9、9-1。
实施例1
(1)在中间流水段与一个第一流水段的相交位置上进行剪力墙施工洞口竖筋施工,首先在中间流水段7与第一流水段8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1弯倒范围内的基础底板6上垫枕木2,然后将中间流水段7与第一流水段8相邻处的剪力墙竖筋1弯倒在所述的枕木2上;(2)在弯倒的剪力墙竖筋1-1上铺草垫3,对弯倒钢筋加以保护;(3)在所述的草垫3上以及草垫周围的基础底板6上铺夯实土4,以便对行车荷载加以缓冲;(4)在所述的夯实土4上铺垫路基板5。
经现场使用:汽车吊从第一流水段经过,并从所述的路基板上行走驶入中间流水段,安装中间流水段的局部型钢柱。汽车吊经过的剪力墙洞口的地方行驶安全、平稳。安装完中间流水段的局部型钢柱后恢复洞口,洞口处的剪力墙竖筋完好无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5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