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6499.0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1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潋平;高新;边双志;武金龙;林伯刚;何振华;宋延林;刘洋;李永艳;唐全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时尚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规约 解析 电力 用户 用电 信息 采集 系统 | ||
1.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报文解析模块、报文组包模块、报文结构分析模块、数据类型分析模块、规约库创建模块、规约加载模块及规约库;系统组件,包括规约解析模块的外部接口,为规约信息库的一端口与规约编辑器相连通,另一端口与规约处理器相连,规约处理器设有解包、组包、结构查询、字典查询、Fn过滤表端口;其系统处理过程包括:
上行数据解析过程:首先将上行报文数据输入到报文解析函数,第一步做报文头分析拆解起始符,报文长度控制域、C(地址域),AFN(功能码)、Fn(信息类)、SEQ(帧序列域)、CS(校验和);第二步对链路用户数据做进一步分析,根据AFN和Fn值查询规约库中对应的数据项结构定义;第三步根据定义分解数据并查询规约库中相应的解释信息与之建立对应关系,第四步对分解后的数据项进行数据类型转换,第五步输出带有具体数据的结构体;
下行数据组包过程:按照指定的输入参数格式要求输入各数据项数据,第一步根据输入参数填充报文头部数据,第二步根据输入参数查询规约库将相应的数据项结构定义输入到分析函数,并将输入数据分解成各数据项;第三步对各数据项进行数据类型转换,转换成报文格式,第四步,计算报文长度及校验和,并生成16H串组合成报文输出;
其系统运行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国网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信协议,即主站与采集终端通信协议规则要求建立通信协议规则定义库即规约库;
步骤2:对编辑好的规约库进行序列化处理,封装成数据文件形式存储;
步骤3:经过序列化处理后的文件通过内存加载函数加载到内存以备分析使用;
步骤4:对规约处理类进行实例化以备其他过程调用;
步骤5:上行数据分析可以调用接口中的解包分析函数,下行数据分析可以调用接口中组包处理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解析模块将上行报文数据做为数据输入到报文解析函数,函数根据规约库定义的解析规则及相关数据项定义对数据进行分析并输出特定的结构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组包模块根据数据输入格式要求将组织好的数据输入到报文组包函数,函数根据规约库定义的规则及数据项定义将输入数据组合成报文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类型分析模块在规约库中每条报文结构中都有多个数据项,而每个数据项都有各自的数据类型,且数据长度可变,数据类型分析模块就是负责对各数据项进行双向转换,报文转换为值,值转换为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文结构分析模块根据规约库对报文结构的定义规则,对报文进行框架结构的拆解及组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约库创建模块是将可编辑规约定义数据库封装成序列化文件,以供加载到内存使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约加载模块是将规约库创建模块输出的序列化文件加载到内存,以备其他模块分析数据时使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规约解析的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规约库是一个可以进行内容编辑的数据库,通过专用的工具软件可以对其内容进行编辑,尤其是在规约发生变化的时候,需要对相应的内容进行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时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时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64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全IP远程监控网络系统及安全认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