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7045.5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彦;夏永升;何勤松;朱家峰;郁爱佳;杨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D43/02 | 分类号: | B23D43/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43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面 平面 多键拉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拉刀,尤其是一种用于加工带端面齿突缘和突缘叉的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传动轴总成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通过传动轴两端突缘和突缘叉的联接来传递发动机的输出力矩。以前,突缘和突缘叉之间的配合是通过止口定位并由多个螺栓紧固联接,虽然结构简单,但是装配困难,使用时力矩损失较大,容易产生传动轴失效情况,尤其是重型卡车领域对传动轴承受力矩要求更大。针对这一现象,国际上开发了一种传动轴突缘和突缘叉端面齿联接结构,并形成了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号为ISO12667。端面齿联接结构利用突缘叉的九个端面花键齿与突缘的九个端面花键槽配合,由四个螺栓紧固联接。这样,突缘和突缘叉装配容易,联接可靠,输出的力矩损失小,承载负荷大,完全能满足重型卡车对大传动力矩的需求。目前,国内各大重卡传动轴厂均引用了ISO12667端面齿联接标准,生产量大的重卡传动轴厂均已选择拉削工艺加工突缘和突缘叉的端面齿,既有卧式拉削加工,也有立式拉削加工。但实际生产中容易出现拉削产品质量不稳定、拉刀磨损快寿命短、生产所需拉刀成本高等问题,因此端面齿拉削加工已成为重卡传动轴生产的最大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加工带端面齿突缘和突缘叉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包括拉刀柄部、拉刀前导和拉刀齿部,所述拉刀柄部上设有插销孔或卡槽,所述拉刀齿的上端面带有九个凸头或九个凹槽。
上述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所述拉刀采用整体结构,所述拉刀柄部、拉刀前导和拉刀齿部形成一体。
本发明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包括拉刀块一、拉刀块二、拉刀盒和挡块,所述拉刀块一的前段带有拉刀前导,所述拉刀块一的后段和所述拉刀块二上分别设有拉刀齿;所述拉刀块一和拉刀块二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拉刀盒上,所述挡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拉刀盒的一端,所述拉刀块二的后端面靠住所述挡块,所述拉刀块一的后端面靠住所述拉刀块二的前端面,所述拉刀齿的上端面带有九个凸头或九个凹槽。
上述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所述拉刀齿采用轮切结构设计,由两个切削齿组成一组齿,组与组之间有齿升量,每组齿中第二个切削齿比第一个切削齿低0~0.01mm,每组齿中第一个切削齿两侧磨大倒角,大倒角宽度占齿面宽的1/3,大倒角带后角2~3°。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结构,它具有其独特的优点:1、轮切刀齿大倒角带有后角,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之间角度也很大,散热好,磨损慢,刀具耐用度高,可靠性好;2、由于切削宽度变窄,相同的齿升时,减小了切削力,使用时拉削更加平稳。同时,由于切削宽度变窄,大大减小切屑对工件表面的摩擦,提高了被加工产品的表面质量;3、拉刀卷屑紧密,在正常的容屑空间内排屑更好。本发明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可适应于不同的拉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应用于卧式拉床的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对于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应用于立式拉床的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相对于图3的俯视图;
图5-1是图1中用于加工突缘端面齿的拉刀截面图;
图5-2是图1中用于加工突缘叉端面齿的拉刀截面图;
图6-1是图3中用于加工突缘端面齿的拉刀截面图;
图6-2是图3中用于加工突缘叉端面齿的拉刀截面图;
图7是一组轮切刀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适用于卧式拉床用的端面齿平面多键拉刀包括拉刀柄部1、拉刀前导2和拉刀齿部3。拉刀采用整体结构,拉刀柄部1、拉刀前导2和拉刀齿部3形成一体。拉刀柄部1设有插销孔4(也可以是卡槽或其它连接方式),用于与卧式拉床连接。加工突缘端面九个花键槽时选用如图5-1所示形状的拉刀(拉刀齿的上端面带有九个凸头),加工突缘叉端面九个花键齿时选用如图5-2所示形状的拉刀(拉刀齿的上端面带有九个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恒锋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0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