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检测水稻新株型基因ipa1/IPA1的共显性标记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7394.7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章志宏;何永刚;张利攀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 | 分类号: | C12N15/11;C12Q1/6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水稻 株型 基因 ipa1 显性 标记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水稻育种领域,涉及一种检测水稻新株型基因ipa1/IPA1的共显性标记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产量是水稻育种学家的重要目标。在长期的育种实践基础上,国际水稻所的育种学家首先提出了水稻理想株型的高产育种策略。近来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控制水稻株型的新基因IPA1(Ideal Plant Architecture 1),发现该基因存在一对等位基因野生型IPA1和突变型ipa1。在DNA水平上,与IPA1相比,ipa1在小RNA(OsmiR156)结合位点存在着单个核苷酸的替换;该单核苷酸的替换干扰了小RNA OsmiR156对该基因转录本的剪切调控,从而影响到水稻株型等一系列农艺性状的发育与表现。李家洋、钱前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当突变型ipa1存在时,水稻植株表现出茎秆粗壮、分蘖减少、穗枝梗数和颖花数增加,进而导致水稻植株产量的增加。
由于ipa1能够影响水稻植株的株型,提高水稻植株的产量,因此,在水稻育种上具有重要利用价值。在利用ipa1基因进行水稻育种过程中,其杂交或回交后代中会分离出含有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单株,这就需要对杂交或回交后代植株进行单株基因型的检测,选择出ipa1纯合或杂合的单株,用于随后进一步的回交或自交。由于在DNA序列上,IPA1和其等位基因ipa1仅存在单个核苷酸的差异,在检测ipa1基因时,通常使用PCR对ipa1或IPA1基因进行扩增后,用限制性内切酶Bsp1286Ⅰ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后电泳,或者对扩增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的方法,去检测ipa1或IPA1基因。但是,这种酶切和测序的两种方法耗时太长、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水稻新株型基因ipa1/IPA1的共显性标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开发上述共显性标记的引物。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共显性标记或引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检测水稻新株型基因ipa1/IPA1的共显性标记,包含3个DNA片段,分别为ipa1和IPA1的共有片段(523bp)、IPA1特有片段(316bp)和ipa1特有片段(249bp),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
开发上述检测水稻新株型基因ipa1/IPA1的共显性标记的引物如下所示:
CF:5’-GAAGAGCATCGCAGGTTCA-3’;
CR:5’-GCTGGGTTGACAGAAGAGAGGG-3’;
AF:5’-CCACCGACTCGAGCTGTGCAAT-3’;
AR:5’-CATCAAGTGAGACTTCATGTGG-3’。
上述共显性标记或引物在鉴别水稻新株型基因等位基因类型中的应用。
一种鉴别水稻新株型基因IPA1等位基因类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待检样品DNA为模板,将上述4种引物等量混合后作为PCR扩增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若扩增出523bp和249bp的2条DNA片段,则表明待检样品含有等位基因ipa1;若扩增出523bp和316bp的2条DNA片段,则表明待检样品含有等位基因IPA1;若扩增出523bp、249bp和316bp的3条DNA片段,则表明待检样品同时含有等位基因ipa1和IPA1。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本发明的共显性标记引物能够特异性的对水稻基因组DNA进行标记鉴定,检测水稻材料基因组DNA中IPA1的等位基因类型,检测的准确性高,与传统的酶切和测序的方法相比,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等位基因ipa1和IPA1序列差异示意图。
图2是ipa1/IPA1共显性标记开发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3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