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7774.0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3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樊玉清;杨敬民;王秀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水面 溢油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的开采、储运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随之,每年产生的溢油事故如油轮泄漏、船舶破损、船舶沉没等造成的燃油泄漏、管线穿孔、破裂等也越来越多。溢油事故造成大量的油类泄漏对海洋、江河、湖泊等产生严重的污染,造成巨大经济和环境损失。只要人类对原油有需求,溢油事故就不可避免。对溢出的油类回收速度越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就越小,同样抢险时间越短,抢险成本就越低,经济损失也越小。因此,对发生的溢油事故的快速反应和抢险是减轻溢油污染的必要手段。
目前常用的收油设备有收油机、收油船等,基本为转盘式、带式、绳式、堰式等。转盘式、带式、绳式等收油机的优点是回收的油含水量较低,缺点是回收速率很慢,出现大量溢油事故时回收能力不够;收油船和堰式收油机优点是回收速率较高,缺点是收油船价格高昂;而堰式收油机回收的油含水率高,还需要配备液压动力站,所以整机的价格较高,并且液压系统还有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溢油回收设备属于应急设备,在没有发生溢油事故时,大部分时间都存放在仓库中。而收油机的液压系统、转动部位、滑动部位会因为长时间的存放而出现故障,结果会导致在需要应急抢险时出现运转失灵或不正常的现象,造成延误宝贵的抢险时机以及环境及经济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应性强、便携性高、收油效率高、应急反应快的水面溢油回收系统,它能克服现有油回收装置的上述缺点,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和减少环境污染。
一种快速水面溢油回收系统,由自适应收油装置、自吸式排油泵和油水分离器组成。
自适应收油装置中有一个自调节收油头,由底板、侧板、背板、上面板、下面板和端套组成。上面板与顶部平面有15-45度角,下面板与地板有45-75度角。端套固定在侧板上,位于上面板和下面板连接点水平线、底板中心线交点;端套和轴连接。轴和排油固定管、固定杆连接,并有加强板,排油固定管、固定杆通过下固定器和下横梁连接、上固定器和上横梁连接。下横梁与下横梁固定块连接,上横梁与上横梁固定块连接,下横梁固定块位于浮箱中下部,上横梁固定块位于浮箱中上部。浮箱底部有格栅板固定板,格栅板与格栅板固定板连接,浮箱为中空发泡箱体,顶部有吊环。
排油固定管通过排油管与自吸式排油泵连接,自吸式排油泵出口通过出液管与油水分离器进液管连接。
油水分离器的进液管位于其筒体上部,内部端口位于筒体中心,弯向上,上有导流罩。筒体下端有下封头,上端有上封头。下封头上有排水管、进气管和支腿,进气管与曝气盘管连接,曝气盘管通过支架与下封头连接。上封头上有安全阀接管、集油包,集油包顶部有自动排气阀、上部侧面有排油管。油水分离器筒体内部有布水板,布水板351和布水板352之间有弹性树脂,布水板352和布水板353之间是粗粒化床,布水板353和布水板354之间有50-200mm间隙,布水板354和布水板355之间是稳流床。
本发明的优点是重量轻,收油能力大,自适应,没有动力站和驱动装置,几乎没有故障产生,油水分离器可将收回的油水进行处理,回收含水率很低的油,排出的水含油量≤10mg·L-1,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石油类排放为10mg·L-1)。应用时可多台连接,连接形式可以是直线连接,也可以是环状连接,也可以一个浮箱,周围一圈收油头,组合成收油能力不同的收油组,组合移动方便,适合复杂的应用场合。
说明书附图
图1:自适应收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自吸式排油泵结构示意图。
图3:油水分离器结构示意图。
图4:自调节收油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发明由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自吸式排油泵(图2)和油水分离器(图3)组成。
在自适应收油装置(图1)中有一个自调节收油头3(图4),由底板31、侧板32、背板33、上面板341、下面板342和端套5组成。上面板341与顶部平面有15-45度角,下面板342与地板有45-75度角;端套5固定在侧板32上,位于上面板341和下面板342连接点水平线与底板31中心线交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7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杏鲍菇菌糠饲料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导体退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