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HTNV-Gn/Gc特异性CTL表位肽及其聚合物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7954.9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11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马樱;庄然;张赟;张宇丝;刘蓓;张春梅;袁斌;易静;李琦;杨琨;陈丽华;宋朝君;方亮;金伯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07K7/06;C12N5/0783;G01N33/68;A61K39/12;A61P3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htnv gn gc 特异性 ctl 表位肽 及其 聚合物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汉滩病毒的防治技术领域,涉及HLA-A*02限制的HTNV-Gn/Gc特异性CTL表位肽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汉滩病毒(hantaan virus,HTNV)是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的原型,也是世界《禁止生物武器公约》议定书核查范围中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之一。1976年李镐汪等首先分离出的HTNV76-118株是HTNV的代表株,也是在我国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主要病原体之一。HFRS是一种以发热、出血和急性肾功能损害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在各种病毒感染性出血热疾病中,HFRS目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且危害极大的一种疾病。在我国,HFRS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危害最大的病毒性传染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为乙类传染病。鼠类为HTNV的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媒介和垂直传播等多种方式。人群对HTNV有较普遍的易感性,在人口密集、带病毒鼠数量多的条件下容易出现爆发和流行。HFRS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害及急性肾功能损伤,严重者通常出现低血压休克并容易在此阶段死亡。全球每年HFRS发病人数达10万例,死亡率在5%~15%左右,90%以上病例发生在我国。HFRS在我国分布广,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并且新疫区仍不断出现,在广大农村、城镇和林区部分疫点还时有爆发,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威胁和影响工农业生产、经济开发、外贸及旅游事业的发展,是国家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HTNV为单股负链RNA有包膜病毒,成熟的HTNV颗粒具有多形性,基因组位于病毒的核心部分,包括大(L)、中(M)、小(S)三个基因片段,其中L片段编码RNA聚合酶,M片段编码包膜糖蛋白n(glycoprotein,Gn)和Gc,S片段编码核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M基因片段全长3.6~3.7kb,仅包含一个有意义的长开放阅读框,编码包含Gn和Gc两个前体蛋白。其mRNA的蛋白质编码顺序为5’-Gn-Gc-3’,其中间部位有一个由5个氨基酸残基(WAASA)组成的共翻译切割位点,前体蛋白在细胞的内质网内切割并加工成为Gn和Gc两个蛋白。HTNV-Gn/Gc全长包含1135个氨基酸,未糖基化的Gn、Gc分子量分别为64kD和54kD。HTNV-Gn/Gc位于HTNV的囊膜表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中和抗体,同时Gn/Gc还可诱导动物产生保护性细胞免疫应答,表明Gn/Gc上一定存在T细胞抗原位点,可诱导T细胞免疫应答。
在病毒感染过程中,T细胞通过识别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或Ⅱ类分子与抗原肽表位形成的复合体,发挥清除病原体的效应。CD8+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是抗病毒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CD8+T细胞可通过TCR识别已被处理并结合到MHC-Ⅰ类分子上并表达于宿主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长度多为8-10个氨基酸,通过分泌颗粒酶和穿孔素杀伤靶细胞,或通过受体配体相互作用(如Fas-FasL)诱导靶细胞程序性死亡,从而清除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限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尽管细胞免疫应答在HFRS发生、发展和疾病的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对HTNV-Gn/Gc上的T细胞表位的研究只有零星报道。这种研究现状大大限制了人们对HTNV感染后适应性免疫应答规律及其与免疫保护或免疫损伤关系的认识,也限制了人们利用多肽疫苗对疾病进行治疗及控制的研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795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