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令牌中口令的输出方法和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8259.4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87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胡鹏;吴匀;陈杰;靳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栗若木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令牌 口令 输出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态令牌中口令的输出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国内的企业集团、政府机关和金融机构都在利用网络在自己与大众之间建立一条快速、高效的网络通道,为人们提供各式的应用服务。由于是基于互联网而实现的信息服务,因此应用系统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在提高系统安全性方面,用户的身份认证又是必要而重要的关键环节。目前在实现用户的身份认证技术中动态令牌、USBKey都是普遍的选择,其中由于动态令牌的无需在用户的客户端上安装任何的软件,可满足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系统的使用要求,如可再PC和智能手机上同时使用,因此受到了用户的青睐。目前,动态令牌技术已经延伸出三种类型:时间同步、事件同步、挑战/应答。作为安全领域的动态令牌终端设备,挑战/应答方式的产品由于引入了用户的信息输入环节,相应安全级别更高,但也带来了用户信息输入的不便,用户输入信息量越大,用户可能输入错误的可能性越大,用户操作复杂度也越大,从而大大影响了此产品的使用便捷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态令牌中口令的输出方法和系统,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动态口令的获取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令牌中口令的输出方法,包括:
采用光感单元对显示屏幕输出的交易对应的光源变化的图像中光信号进行采集,得到图像中亮度明暗变化的顺序;
根据预先设置的图像中亮度的明暗变化与二进制数值的对应关系,获取图像中的明暗变化对应的二进制数组;
根据该二进制数组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加密协议和算法,发起生成对应的口令的流程;
输出所述口令。
其中,所述交易对应的光源变化的图像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获取本次交易信息;
将本次交易信息作为输入参数,通过一预先设置的图像生成策略,生成一明暗变化的图像。
其中,图像中亮度明暗变化的顺序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包括:
对光感单元检测得到的光信号进行放大;
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得到模拟信号;
在对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信号的转换,得到数字信号;
将该数字信号输出的结果与一预先设置的门限进行比较,如果数字信号输出的结果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则确定该数字信号对应的光信号为明亮信号;否则,确定该数字信号对应的光信号为灰暗信号。
其中,所述图像输出的明亮信号后的延迟时间与输出灰暗信号后的延迟时间不同;所述读取图像中的明暗信息过程中,还包括:
记录所述连续两个信号的延时时间;
根据所述连续两个信号的延迟时间,得到明亮信号和灰暗信号的输出顺序。
其中,所述发起生成对应的口令的流程还包括:
如果通过不同方式或不同时间对同一图像进行采集后,获取图像中的明暗变化对应的二进制数组为多个,则对得到的二进制数组进行对比;
当得到的二进制数组相同,则直接生成对应的口令;否则,清除已得到的二进制数组,并触发新一轮的采集流程。
一种动态令牌中口令的输出系统,包括:
采集装置,用于采用光感单元对显示屏幕输出的交易对应的光源变化的图像中光信号进行采集;
第一获取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相连,用于根据预先设置的图像中亮度的明暗变化与二进制数值的对应关系,获取图像中的明暗信息对应的二进制数组;
生成装置,与所述第一获取装置相连,用于根据该二进制数组以及本地预先存储的加密协议和算法,发起生成对应的口令的流程;
输出装置,与所述生成装置相连,用于输出所述口令。
其中,所述交易对应的光源变化的图像是通过如下方式得到的,
获取本次交易信息;
将本次交易信息作为输入参数,通过一预先设置的图像生成策略,生成一明暗变化的图像。
其中,所述系统还包括:
放大装置,与所述采集装置相连,用于对光感单元检测得到的光信号进行放大;
光电转换装置,与所述放大装置相连,用于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得到模拟信号;
模数转换装置,与光电转换装置相连,用于所述在对得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信号的转换,得到数字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旋极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82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成品米自动缝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特殊工程材料成品包装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