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晶硅的结晶工艺和多晶硅的铸锭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99472.7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潘家明;何广川;陈艳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30B28/06 | 分类号: | C30B28/06;C30B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张永明 |
地址: | 07105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晶 结晶 工艺 铸锭 | ||
1.一种多晶硅的结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晶工艺包括:当硅料处于固态硅与液态硅的共存物的状态时,保持铸锭炉内顶部的温度,以继续熔化所述固态硅,并逐步降低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温度,以使所述液态硅再结晶形成多晶硅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硅与所述液态硅的比值区间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铸锭炉内的加热器(10)恒温加热,以保持所述铸锭炉内顶部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工艺,其特征在于,逐步增大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散热窗口(20)的开度,以逐步降低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温度。
5.一种多晶硅的铸锭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将硅料放置在铸锭炉的坩埚(30)内,通过加热器(10)对所述硅料进行加热;
步骤S2:逐步提高所述加热器(10)的加热温度,直至所述硅料形成固态硅与液态硅的共存物为止;
步骤S3:所述固态硅与所述液态硅分层,且所述固态硅位于所述液态硅的上层;
步骤S4: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结晶工艺,对所述固态硅与所述液态硅的共存物进行结晶处理,以形成多晶硅锭;
步骤S5:对所述多晶硅锭进行后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锭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1中将所述铸锭炉的炉温提升至第一温度,并保持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散热窗口(20)呈关闭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铸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还包括:
步骤S21:将所述铸锭炉的炉温由所述第一温度提升至第二温度,并保持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所述散热窗口(20)呈关闭状态;
步骤S22:将所述铸锭炉的炉温由所述第二温度提升至第三温度,并继续保持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所述散热窗口(20)呈关闭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铸锭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S3中保持所述铸锭炉的炉温为所述第三温度,并继续保持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所述散热窗口(20)呈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铸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包括步骤S51:降低所述铸锭炉的炉温,并关闭所述铸锭炉内底部的所述散热窗口(20),使所述铸锭炉的底部温度升高,以消除所述多晶硅锭的内应力。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铸锭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还包括在所述步骤S51之后的步骤S52:降低所述铸锭炉的炉温,以对所述多晶硅锭进行冷却,而后将所述多晶硅锭从所述铸锭炉内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未经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47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与化学热泵结合的复合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刷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