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杀虫剂在防治棕榈蓟马中的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9860.5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8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安盛;庄乾营;于毅;刘廷利;张思聪;李丽莉;门兴元;周仙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3/00 | 分类号: | A01G13/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1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杀虫剂 防治 棕榈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虫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杀虫剂在防治棕榈蓟马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棕榈蓟马属缨翅目、蓟马科、蓟马属,是一种世界性害虫。该害虫寄主范围广,喜食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棕榈蓟马除了对寄主植物造成直接危害外,还可以以持久性的方式传播多种病毒病,给作物生产造成重大损失。棕榈蓟马个体小,具有隐匿性,随着抗药性的增强,一般的化学药剂很难将其进行有效防治。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该害虫的药剂一般为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敌杀死及其它复配药剂,但防治效果不理想。
多杀霉素是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其杀虫机理是通过激活烟碱型受体使昆虫神经细胞去极化,引起中央神经系统广泛的超活化或通过抑制γ-氨基丁酸受体而使神经细胞超活化杀死害虫,可有效防治多种蔬菜害虫。该药剂高效、无毒,但使用单剂时,害虫易产生抗药性。
吡蚜酮属吡啶杂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内吸作用,害虫接触到该药剂立即产生口针阻塞效应而停止取食,并最终饥饿致死,此过程不可逆转。该药剂可有效防治蔬菜多种害虫。该药剂高效、低毒毒,但使用单剂时,害虫易产生抗药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中防治棕榈蓟马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杀虫剂在防治棕榈蓟马中的应用。该杀虫剂组合物对棕榈蓟马防治效果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一种杀虫剂在防治棕榈蓟马中的应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含有多杀霉素和吡蚜酮;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0.8:19.2或0.4:19.6或1.2:18.8。
所述的应用,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重量比为1:19。
所述的应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还含有乳化剂和有机溶剂。
所述的应用,所述杀虫剂组合物中多杀霉素和吡蚜酮占总质量的20%。
所述的应用,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苯。
CN101708000A公开了一种含有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杀虫组合物,可用于防止缨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害虫等。说明书91-95段公开了杀虫组合物对瓜蓟马的防治效果,当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配比为10:1时,药后7天防效最佳,达到95.8%,当配比为1:20时,药后3天防效达到91.7%。本发明的杀虫剂中多杀霉素和吡蚜酮按指定比例的重量比复配,药后24小时对棕榈蓟马的共毒系数为256.10~228.76,田间防治效果可以达到为93.03%~96.50%,比上述公开专利的药效提高很多,防治效果更好。并且上述公开专利说明书91-95段没有公开每亩用药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含有多杀霉素和吡蚜酮的杀虫剂高效、低毒,对棕榈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为93.03%~96.50%;工艺简单,投入的原料全部转化为产品,收率高,无三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多杀霉素 0.8
吡蚜酮 19.2
二甲苯 70.0
乳化剂 10.0
生产工艺:在搅拌条件下,将多杀霉素用有二甲苯溶解,然后按比例加入吡蚜酮、乳化剂、有机溶剂二甲苯,充分搅拌后,静置,检验合格之后按要求包装即为产品。
实施例2:
多杀霉素 0.4
吡蚜酮 19.6
二甲苯 70.0
乳化剂 10.0
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多杀霉素 1.2
吡蚜酮 18.8
二甲苯 70.0
乳化剂 10.0
生产工艺同实施例1。
室内联合毒理测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8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浆转印工艺
- 下一篇:一种酿酒用冷凝器预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