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最高点测量和实时监控模式的电子体温计及测量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99932.6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6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杰;俞仕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芯河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最高点 测量 实时 监控 模式 电子 体温计 测量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便携式电子体温计,特别涉及一种同时具有最高点测量和实时监控模式的便携式体温计。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子体温计只有一种测量体温的模式即最高点测量模式。具体而言,最高点测量模式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内比如10秒内,测量人体体温变化的最高点并锁定。该锁定的最高值即为当前的体温。即使体温在这个时间内有动态下降,体温计显示数据为锁定的最高值不变。这种传统电子体温计的最高点测量模式常用于一次性测量体温。传统的电子体温计不能同时用于长时间实时监控体温变化。其缺陷在于:传统电子体温计采用最高点测量模式,锁定最高值后不会随着体温下降或动态变化而变化;如果需要长时间体温监控,采用传统电子体温计必须在该段时间内多次频繁测量。传统电子体温计采用管状结构用于口腔、肛门及腋下一次性测量,不适宜长时间佩戴监控体温变化。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具有最高点测量和实时监控模式的电子体温计及测量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最高点测量和实时监控模式的电子体温计,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CPU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LCD显示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按键控制模块和LCD显示模块分别和CPU控制模块连接并受其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CPU控制模块供电。
进一步的,还包括光声报警模块,所述光声报警模块和CPU控制模块连接并受其控制。
一种体温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1)根据操作者进行选择模式,所述待选择模式有传统测量模式和实时监测模式;
32)假设选择传统测量模式,则CPU控制模块控制控制温度传感器模块进行测量人体体温,并在一定时间片段t0内测量出最高值并锁定,并通过LED显示模块将此温度进行显示;
33)假设选择实时监测模式,则CPU控制模块控制控制温度传感器模块进行测量人体体温,并通过LED显示模块实时显示人体体温;
34)当步骤32)或者步骤33)所测量的温度超过设定的阈值时,则通过光声报警模块进行报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具有传统的最高点测量模式一次性测量体温功能和实时监控模式测量监控长时间体温变化,本发明设计的电路简单且可以小巧化,因此利于便携式设计,使得可以让用户长时间佩戴实时监控体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体温计功能模块设计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体温测量控制模块工作原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模块、CPU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和LCD显示模块,所述温度传感器模块、按键控制模块和LCD显示模块分别和CPU控制模块连接并受其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CPU控制模块供电,进一步的,还包括光声报警模块,所述光声报警模块和CPU控制模块连接并受其控制。温度传感器模块检测体温并把数据传递给CPU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允许用户选择传统模式一次性测量或监控模式测量。CPU控制模式根据用户选择不同模式采用不同控制算法计算体温结果。CPU控制模块把体温计算结果传递给LCD显示模块显示。如果体温结果高于一定的体温报警阀值比如38.5度,则需要启动光声报警模块报警。参见图2所示,CPU控制模块工作原理流程图。CPU控制模块采样温度传感器数据,根据用户选择不同模式采用不同控制算法。如果是选择传统测量模式,则在一定时间片段t0内计算最高值并锁定。否则,实时动态计算体温结果而不锁定最高值。CPU控制模块把体温计算结果传递给LCD显示模块显示。如果体温结果高于一定的体温报警阀值Tf比如38.5度,则需要启动光声报警模块报警。用户可以通过控制按键取消报警。用户可以选择关闭退出系统。 本发明具体实现采用台湾HyconTek公司的HY11P12 CPU的实验板搭建并验证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芯河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芯河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99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能防失效的安全漏电保护器
- 下一篇:一种复合相间预绞式间隔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