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铬渣去除硫化氢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0243.2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81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岳敏;林聪;孙艳秋;杨文心;岳钦艳;徐世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2 | 分类号: | B01D53/82;B01D53/5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去除 硫化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化氢去除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铬渣去除硫化氢的方法,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硫化氢是无色气体,低浓度的硫化氢具有强烈的臭鸡蛋恶臭气味,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能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且恶臭污染已被认为是仅次于噪声的六大公害之一。在天然气净化、石油炼制、煤化工、市政污水处理工程中及污泥处理处置过程中,均会产生含硫化氢气体(H2S),其含量与其它组分相比相对较高,毒性强,嗅阈值低,且污染物排放标准指标值较低。其产生的恶臭气体造成了很大二次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大气环境。恶臭气体不仅在嗅觉上给人强烈的刺激,让人不舒服;而且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一定程度的危害,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其在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10mg/m3。它们不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动物的生长极其不利,而且在有氧和湿热的条件下,严重腐蚀设备、管道和仪表等,并且可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是引起大气污染、温室效应以及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之一,属必须消除或控制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因此,去除废气中硫化氢的相关研究备受关注。
中国专利CN102921286A(专利号:201210452317.X)公开了一种微氧化法去除废水、废气中硫化氢的装置,并实现单质硫的回收。该装置,包括氧化单元、循环单元和控制平台,氧化单元顶端设有与控制平台连接的探针和气体排出口,底端设有布气器、液体出口和硫单质回收口;循环单元设有废气或废水入口、空气入口、单向阀和蠕动泵。本发明还提供利用上述装置微氧化法去除硫化氢及回收硫单质的方法。本发明的装置不需要填料、化学试剂和微生物,成本低、高效、安全、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下即可使用;鼓风机可以根据脱硫效果由电脑控制鼓风量,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将硫化氢氧化为单质硫,避免了可能造成的二次污染。但是该专利存在以下缺点:该装置控制单元多,较为复杂,成本高,操作起来费时费力。
铬渣在铬盐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渣,一种具有剧毒的危险废物,其中六价铬(Cr6+)是毒性的根源。铬渣的组成会随着原料产地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改变。根据对我国部分铬渣化学成分特征的分析结果,以Cr2O3计量,铬渣中总铬平均质量百分含量约为3~5%,六价铬平均质量百分含量约为1~5%。我国铬盐生产多采用有钙焙烧工艺,铬渣中含有大量的钙镁化合物,呈碱性。铬渣产量较大,每生产1吨铬盐产品,便会产生2.5-3吨铬渣。目前我国累积的铬渣高达6百多万吨,平均每年排放约60万吨的铬渣。铬渣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而且由于其的高碱度,会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破坏土壤,导致堆积场地寸草不生。此外, 在长期露天堆积过程中,会有六价铬浸出迁移,污染周围的土壤及水体,并通过动植物的富集作用和食物链进入人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六价铬的毒性比三价铬大100倍,六价铬有致癌、诱变作用,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硫化氢气体的去除方法,并可以使工业废物铬渣得到资源化利用,充分得利用了两种污染物,以废治废,使废物得到无害化、资源化的利用。
原料说明:
本发明采用的原料铬渣来自济南市裕兴化工厂铬盐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其中二氧化硅占9%~11%,三氧化二铝占5%~6%,氧化钙占29%~33%,氧化镁占19%~27%,三氧化二铁占8%~11%,总铬占3%~7%,六价铬2%~4%,铬渣所含主要矿物有方镁石(MgO)、硅酸二钙(2CaO·SiO2)、布氏石(4CaO·Al2O3·Fe2O3)和1~10%的残余铬铁矿,均为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铬渣去除硫化氢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取铬渣,经干燥、粉碎,过20~100目筛,制成铬渣粉末,将铬渣粉末均匀平铺在反应床中,所述铬渣粉末的平铺厚度为2~5cm;
(2)加热反应床,使铬渣粉末温度达到30~50℃并保持恒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02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