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C-LIGBT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0568.0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38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平;杨文韬;陈钱;顾鸿鸣;刘竞秀;李泽宏;任敏;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9/08;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顺德;王睿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c ligbt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RC-LIGBT器件,其元胞结构包括衬底(9)、位于衬底表面的氧化硅介质层(8)、位于氧化硅介质层(8)表面的N型外延层构成的N型漂移区(7);还包括发射极结构、集电极结构和栅极结构;所述发射极结构由金属发射极(1)、P+接触区(2)、N+源区(3)和P型基区(4)构成,其中P型基区(4)位于N型漂移区(7)中横向一侧,P+接触区(2)和N+源区(3)彼此独立地位于P型基区(4)中、且P+接触区(2)和N+源区(3)的表面与金属发射极(1)相接触;所述集电极结构由金属集电极(13)、P+集电区(11)、N+集电极短路区(12)和N型电场截止区(10)构成,其中N型电场截止区(10)位于N型漂移区(7)中横向另一侧,P+集电区(11)和N+集电极短路区(12)彼此独立地位于N型电场截止区(10)中、且P+集电区(11)和N+集电极短路区(12)表面与金属集电极(13)相接触;所述栅极结构由栅氧化层(5)和多晶硅栅电极(6)构成,其中多晶硅栅电极(6)与N+发射区(3)、P型基区(4)和N-漂移区(7)三者之间隔着栅氧化层(5);所述金属发射极(1)、金属集电极(13)和多晶硅栅电极(6)之间的区域填充隔离介质(14);
其特征在于,该RC-LIGBT器件还包括一个P型阱区(15),所述P型阱区(15)位于N型电场截止区(10)内、并将N+集电极短路区(12)包围在P型阱区(15)中,但所述P型阱区(15)与P+集电区(11)不相接触;所述P型阱区(15)与N型电场截止区(10)通过表面连接金属(16)实现等电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L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结构为平面栅结构或槽栅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C-LIGB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RC-IGBT器件的半导体材料采用Si、SiC、GaAs或者GaN制作;所述金属电极或连接金属是铝、铜或者其它金属或合金。
4.一种RC-LIGBT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准备SOI硅片;B、采用光刻工艺在SOI硅片的硅层横向一侧刻蚀沟槽;C、在步骤B所刻蚀的沟槽表面生长栅氧化层;D、在沟槽内淀积多晶硅,形成多晶硅栅电极;E、光刻P型基区、P型杂质离子注入并退火形成P型基区;F、光刻N型电场截止区、N型杂质注入并退火形成N型电场截止区;G、在N型电场截止区表面光刻P+集电区和P型阱区、P型杂质离子注入并退火在N型电场截止区形成彼此独立的P+集电区和P型阱区;H、在P型基区表面光刻N+源区,同时在P型阱区表面光刻N+集电极短路区,N型离子注入并退火,形成N+源区和N+集电极短路区;I、在P型基区表面光刻P+接触区,P型离子注入并退火形成P+接触区;J、沉积隔离介质;K、光刻隔离介质形成接触孔;L、沉积表面金属,同时形成连接N型电场截止区和P型阱区的连接金属以及金属发射极和技术集电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05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简便的祛老人斑贴膏
- 下一篇:一种新型湿巾夹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