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复合肥料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1398.8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1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举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7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复合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多元复合肥料,属于农业生物技术和肥料业领域。
背景技术
自从1963年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化肥,我国的肥料就从原来以绿肥、农家肥为主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年大量的化肥使用一方面给我国农业发展,特别是在一定时期内解决农产品产量的问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为今天的农业带来了诸多顽疾性问题,诸如肥料利用率降低、作物重茬病害逐年加重、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和生产实践者都在进行各种努力,而降低纯无机化学肥料的使用量则是所有研究和尝试的共同目标。由此,农业部门官方制定出了有机肥料、含氨基酸肥料、含腐殖酸肥料、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多种类型的功能性肥料或补充性肥料。这些肥料的基本组成都是以下组分的其中一项或几项:微量元素、氨基酸、腐殖酸、有机质、活菌及含氮磷钾物质。
海洋资源是人类开发得最不完全的资源之一。海洋生物由于其特殊的进化和生长环境,具有一些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成分,从而具备一些特殊的生理活性功能。多年来,添加有海藻提取物的“海藻肥”已经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效果受到了大众的公认。“海藻肥”的主要形式是含有海藻提取物的底肥、叶面肥和冲施用肥。
微生物则不仅仅具有特殊的代谢合成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在肥料中可以以活体起作用的生物。微生物在增进土壤肥力中的作用则是早己被科技界和种植行业接受的事实。使用的比较多的微生物有:固氮菌、根瘤菌、解磷细菌、解钾细菌、放线菌、木霉菌等,农业部相关部门也制定出了农用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料等三大类生物肥料的行业标准,可见生物肥料的受重视程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推出一种新型复合肥料——藻菌素,它的最主要组分是由可溶性海藻提取物和功能性活体微生物。通过这两类组分的组合,再辅以氨基酸、微量元素、氮磷钾等组分,可形成多种新型复合肥料产品,可提高无机肥料的利用率,提高植物的抗逆性等,从而提升农产品的营养和安全性,对人类食品安全 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将可溶性海藻提取物与功能性活体微生物进行混合,或利用微生物将海藻进行发酵,再提取活菌及可溶性活性部分,就形成了新型复合肥料的主体;将其与氨基酸、腐殖酸、中微量元素、氮磷钾等组分进行复合或复混,即得到各种新型复合肥料产品。
实施例1
5.0×108个活菌/克的PGPR类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40%
液态海藻提取物:40%
稳定剂:1.0%~2.0%
水:18%~19%
将稳定剂溶入液态海藻提取物内,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即可,该肥料在实际使用时为每亩0.2~0.5kg叶面喷施
实施例2
1.0×108个活菌/克的胶质芽孢杆菌培养物:50%
液态海藻提取物:20%
尿素:5%
磷酸氢二铵:3%
稳定剂:1.0%~2.0%
水:20~21%
将尿素和磷酸氢二铵及稳定剂溶入液态海藻提取物内,加入胶质芽孢杆菌培养物即可,该肥料在实际使用时为每亩1kg~5kg冲施
实施例3
2.0×1010个活菌/克的枯草芽孢杆菌粉剂:0.1%
液态海藻提取物:5%(制成固态产物时,其水分不可计入重量)
尿素:5%
磷酸氢二铵:20%
硫酸钾:20%
有机质:20%(将含有机质的物料折算为有机质含量后计)
其他辅料:补充到100%
1)将尿素、磷酸氢二铵、硫酸钾、含有机质物料及其他辅料混合造粒,并烘干
2)将枯草芽孢杆菌粉剂溶入液态海藻提取物内
3)将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液态海藻提取物喷雾在烘干的颗粒上,即得到颗粒状的新型复合肥料,该肥料在实际使用时为每亩100kg以上
实施例4
1.0×109个活菌/克的根瘤菌培养物:2%(制成固态产物时,其水分不可计入重量)
液态海藻提取物:5%(制成固态产物时,其水分不可计入重量)
尿素:5%
磷酸氢二铵:20%
硫酸钾:20%
有机质:20%(将含有机质的物料折算为有机质含量后计)
其他辅料:补充到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举,未经张文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13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