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2401.8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51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夏新界;黄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125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枇杷 快速 繁殖 方法 | ||
1.一种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取地枇杷(Ficus tikoua)2~3cm长的带茎段的顶芽或腋芽,接种到初代培养基MS+6-BA0.5-1.5mg/L+IAA0.1-0.8mg/L中培养得到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进行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最后进行炼苗和移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初代培养基中6-BA的浓度为0.8mg/L;IAA的浓度为0.3mg/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继代增殖所用的培养基为:N6培养基的大量元素+MS培养基的微量元素+MS培养基的有机成分+MS培养基的铁盐+6-BA1.0-2.5mg/L+KT0.2-0.5mg/L+IAA0.1-0.8mg/L+多效唑0.5-2.0mg/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继代增殖培养基中6-BA的浓度为1.0mg/L;KT的浓度为0.5mg/L;IAA的浓度为0.2mg/L;多效唑的浓度为1.0mg/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根培养所用的培养基为:MS+IAA0.1-0.8mg/L+NAA0.1-0.8mg/L+KT0.5-1.0mg/L+多效唑0.2-1.0mg/L。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生根培养基中IAA的浓度为0.2mg/L;NAA的浓度为0.5mg/L;KT的浓度为0.5mg/L;多效唑的浓度为0.5mg/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试管苗炼苗和移栽过程:将生根的试管苗,在自然光下炼苗5~7天,洗掉根部培养基,移栽到沙、珍珠岩、泥炭土等体积混合的基质中,喷雾保持空气中湿度达到85%~95%,20~30℃培养,30~40天移栽大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初代培养前将带茎段的顶芽或腋芽消毒,具体过程为:
取地枇杷带茎段的顶芽或腋芽,首先用洗衣粉清洗干净,在无菌操作台上用无菌水洗5~7次,用70%酒精浸润1分钟,再放入0.1%的升汞溶液中灭菌12~18分钟,无菌水冲洗5~6次。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中的培养条件均为在24±2℃,每天10±2h光照,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地枇杷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地枇杷的带茎段的顶芽或腋芽在初代培养基中培养4周后,外植体均长出2-5个节,高度为3-6cm的无菌苗;然后将无菌苗剪成茎段,每个茎段带一个顶芽或一个腋芽;将茎段接种在继代增殖 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4周后,每个茎段均又长出2-6个节的无菌苗,同时从茎段基部长出3个以上的丛生芽;将初代培养或者继代增殖培养获得的无菌苗剪成带芽的茎段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4周后从茎段基部长出2-4条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240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