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平结构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3956.4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25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王美华;陆云;高吉龙;吴杰;马爱民;朱敏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36 | 分类号: | E04G11/36;E04G11/48;E04G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 结构 模板 体系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结构建筑建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平结构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行业中的水平结构模板工程目前普遍采用搭设排架支撑,并依次辅设钢管7、模板支撑木方6及底模板3的方式进行施工,如图1所示,其工艺原理是通过设置排架支撑体系为底模板3提供支撑,满足施工阶段承载力及变形要求,所述排架支撑体系一般为满堂脚手架4’,其上端设置于钢管7上,下端支承于下一层楼层的混凝土结构上。所述排架支撑体系分别有:Φ48×3.5脚手架扣件搭设、门架脚手架搭设、塔架支架和可调支撑立柱搭设等。
但该水平结构模板技术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1)施工成本高
搭设满堂脚手架,材料耗费严重,同时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施工成本较高;
2)施工效率低
由于需要搭设排架支撑,铺设底模板,工作量巨大,费工费时,施工效率低下,影响工期;
3)施工环境差
排架支撑体系立杆及横杆分布密集,给现场作业及材料搬运带来严重影响,同时,也给结构的测量定位带来阻碍;
4)产品保护要求困难
由于满堂支架搭设在已完成的混凝土结构面上,不可避免会对已完工程造成损坏。
由此可见,这种技术由于自身存在着各种缺陷,很难满足项目的环境控制、施工效率及产品保护要求,不利于推进工业化建造技术的发展。
目前市场上还有一种自承式钢筋桁架模板技术,在该模板的底面采用镀锌钢板与钢筋桁架焊接,通过钢筋桁架及楼层结构的侧墙或梁对底模板进行支撑,在钢结构工程已有一定的应用,尚未在混凝土结构体系的水平结构中应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镀锌钢板底模直接进入各类住宅、办公等建筑,其成本高于纯混凝土的楼板;
2)在镀锌钢板上进行二次粉饰较为困难,若进行吊顶装饰相对成本较高,又要占去建筑物的高度空间;
3)由镀锌钢板作为底模板的桁架模板与混凝土墙面、混凝土梁的模板交接处的节点处理较为困难。
由于以上原因,自承式钢筋桁架模板难以在纯混凝土结构中的水平板结构中得到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结构模板体系及施工方法,以使该模板体系在不增加脚手架或影响美观的基础上,能够独立承担混凝土的自重和施工过程中的附加荷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平结构模板体系,其设置于建筑物的每层楼层结构上,所述每层楼层结构的侧墙内侧均沿所述侧墙向楼层内部空间的方向依次设有竖向木模和竖向木方,所述水平结构模板体系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设置于所述侧墙的竖向木模或/和所述楼层结构的梁的梁模板上,所述水平结构模板体系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设置于所述底模板上,并与所述侧墙内的结构主筋及楼层结构中的梁焊接连接,所述底模板与所述钢筋桁架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木方上设有水平木方,所述底模板也设置于所述水平木方上。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桁架包括若干单支桁架,所述单支桁架包括两根波纹腹筋、上弦筋和两根下弦筋,所述波纹腹筋呈“∧”状,所述两根波纹腹筋的上端相接于一串接点,所述两根波纹腹筋下侧的共四个端点均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平行于所述底模板所在的平面,所述两根波纹腹筋下侧的共四个端点的连线构成一个长方形,所述串接点焊接于所述上弦筋上,所述两根下弦筋分别设置有所述上弦筋两侧的两根波纹腹筋上,所述两根下弦筋均与所述上弦筋平行设置,所述若干单支桁架排成一行并通过其中的两根波纹腹筋、上弦筋和两根下弦筋与相邻的单支桁架中的对应部件相连,所述若干单支桁架中的上弦筋连成一直线,所述若干单支桁架中的波纹腹筋均设置于所述底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构件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39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