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的中药制剂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5307.8 | 申请日: | 2013-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何本阳;谢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银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11/02;A61P3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9000 重庆市黔***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寒湿夹热型变应性 鼻炎 慢性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鼻炎的药物组合物,特别是一种采用中草药原料制成的治疗寒湿夹热型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过敏性鼻炎,为机体对某些变应原(即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也是呼吸道变态反应的常见表现形式。一般由接触过敏原后,由IgE介导的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即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和反复性发作的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涕和鼻塞等。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三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障碍。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当属“鼻鼽”范畴,对其主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历代文献中都有相关记录。其中《内经》认为此病主要与时令气候有关,亦与经络、脏腑,特别是肾有关。隋代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中有“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的记载,指出肺脏虚冷是发病的重要病因。明代《医学纲目》中的“运气鼻鼽有二,一曰火攻肺虚鼻鼽;二曰金助肺实鼻鼽”,又指出了火热亦可发病。同为明代的薛立斋提出了肺脾致虚的观点,正如《内科摘要》所载:“一儒者素勤苦,恶风寒,鼻流清涕,寒禁嚏喷。余曰:此脾肺气虚不能实腠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临床实践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有二:一是内在因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二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所致。外因与内因常合而为患,脾气不充,肾元亏虚都会致肺气虚弱,卫阳不固,外邪乘虚而入发为此病。因此,本病以内因为本,外因为标,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发病过程,即急性发作期与间歇缓解期。发作期时以外感邪实为主,间歇缓解期则多见肺脾肾三脏亏虚而复感外邪。而外邪则主要是风邪,外邪侵袭风邪为首,多与寒、热相夹为病,正所谓“风邪乃百病之长”。
目前市面治疗变应性慢性鼻炎的药物,西药主要用收缩鼻血管的药物如麻黄素、抗组胺类药物如西替利嗪、类固醇激素喷剂等,这些都是对症治疗,没有根治病源,而且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另外还有中药治疗,因副作用小、且对因治疗,效果较好,目前相关中药品种较多,但因只对病源治疗没有对症治疗,没有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寒、热相夹状况的鼻炎没有很明确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寒湿夹热型变应性慢性鼻炎提供一种在扶正固本、改善体质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调和阴阳、解表清热、改善鼻腔微循环、阻断鼻窍病理性津液停聚的中药制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寒湿夹热型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炎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原料药配比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的原料药配比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组成。
桂枝9-11份、白芍9-11份、生姜9-11份、大枣9-11份、甘草9-11份、厚朴9-11份、苍术9-11份、陈皮9-11份、白术9-11份、泽泻9-11份、猪苓9-11份、茯苓11-13份、瓜壳9-11份、薤白9-11份、枳实9-11份、柴胡9-11份、丹皮9-11份、生地9-11份、苍耳子9-11份、辛夷11-13份、防风9-11份、黄芪14-16份、栀子9-11份、薄荷9-11份、连翘11-13份。
所述的制备方法是将各原料药按重量份配比称取,用原料药总重量5倍的水浸泡30分钟,再用大火煮到沸腾,然后用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收取煎煮液;然后再将药渣重新加入原料药总重量4倍的水煎煮,沸腾后用文火煎煮25分钟,过滤收取煎煮液,如此反复提取2次;然后合并3次的煎煮液,静置12小时,最后将煎煮液浓缩至原料药总重量的2倍。
所述的原料药配比的优选重量份配比为。
桂枝10份、白芍10份、生姜10份、大枣10份、甘草10份、厚朴10份、苍术10份、陈皮10份、白术10份、泽泻10份、猪苓10份、茯苓12份、瓜壳10份、薤白10份、枳实10份、柴胡10份、丹皮10份、生地10份、苍耳子10份、辛夷12份、防风10份、黄芪15份、栀子10份、薄荷10份、连翘12份。
本发明可根据需要按照常规方法炮制并制成中药汤剂、冲剂、颗粒剂、散剂、水丸剂、片剂、合剂及口服液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银芳,未经谢银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53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