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拉丝机卷筒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7684.5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7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顾康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1/14 | 分类号: | B21C1/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丝 卷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丝机卷筒装置,具体的说是用于拉丝机上通过拉丝模具拉拔的装置,属于拉丝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金属制品行业的发展,高速、高效、低成本、工艺适应性强已经成为生产企业的追求目标。拉丝机是一种在机械制造、五金加工、石油化工、收线电缆等行业中广泛应用的机械设备,其用于将线材拉拔的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在金属拉丝生产过程中,拉丝机用于拉丝的装置为卷筒机构。传统的卷筒机构结构复杂,零部件繁多、笨重,消耗功率大,生产效率低下,冷却效果不佳。冷却效果不佳导致拉拔的金属丝出现质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的拉丝机卷筒装置,提高了工作效率,冷却效果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拉丝机卷筒装置包括减速机,减速机的输入轴上连接输入带轮,减速机的输出轴上通过两个轴承连接卷筒轴座,卷筒轴座下端固定在减速机外壳上,其特征是:输出轴前部通过键连接卷筒,卷筒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卷筒盖板。卷筒通过输出轴端部连接的主轴盖板锁紧,卷筒下端通过螺栓连接隔水罩。所述卷筒轴座的中部凸台通过螺栓连接冷却环,冷却环上设有冷却水孔。所述冷却环侧面连接气管接头,气管接头上连接气管三通,气管三通上连接气管。所述卷筒轴座下端和输出轴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下透盖,卷筒轴座上端和输出轴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上透盖。所述卷筒轴座左侧下端连接进水管接头,进水管接头内端连接进水管,外端连接进水管弯头。所述卷筒轴座右侧下端连接回水接头,回水接头上连接回水管。
进一步的,主轴盖板上连接油杯。
进一步的,下透盖和输出轴之间设有下油封。
进一步的,上透盖和输出轴之间设有上油封。
进一步的,卷筒轴座侧面设有外风罩。
进一步的,卷筒轴座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板,连接板上通过螺栓连接风罩环(。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冷却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输入带轮、2-减速机、3-输出轴、4-卷筒轴座、5-冷却水孔、6-连接板、7-外风罩、8-风罩环、9-卷筒盖板、10-卷筒、11-冷却环、12-主轴盖板、13-油杯、14-键、15-隔水罩、16-上油封、17-上透盖、18-轴承、19-下透盖、20-下油封、21-进水管、22-进水管接头、23-进水管弯头、24-气管接头、25-气管三通、26-气管、27-回水接头、28-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减速机2,减速机2的输入轴上连接输入带轮1,减速机2的输出轴3上通过两个轴承18连接卷筒轴座4,卷筒轴座4下端固定在减速机2外壳上。
输出轴3前部通过键14连接卷筒10,卷筒10上端通过螺栓连接卷筒盖板9。卷筒10通过输出轴3端部连接的主轴盖板12锁紧,防止卷筒10从输出轴3上脱落。所述主轴盖板12上连接油杯13。所述卷筒10下端通过螺栓连接隔水罩15。
所述卷筒轴座4的中部凸台通过螺栓连接冷却环11,冷却环11上设有冷却水孔5。所述冷却环11侧面连接气管接头24,气管接头24上连接气管三通25,气管三通25上连接气管26。
所述卷筒轴座4下端和输出轴3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下透盖19,下透盖19和输出轴3之间设有下油封20。卷筒轴座4上端和输出轴3连接处通过螺栓连接上透盖17,上透盖17和输出轴3之间设有上油封16。
所述卷筒轴座4左侧下端连接进水管接头22,进水管接头22内端连接进水管21,外端连接进水管弯头23。
所述卷筒轴座4右侧下端连接回水接头27,回水接头27上连接回水管28。
所述卷筒轴座4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板6,连接板6上通过螺栓连接风罩环8。卷筒轴座4侧面设有外风罩7。
本发明的作用:通过减速机2带动卷筒10进行收线,工作效率高。在卷筒四壁内设有冷却用的水路,在卷筒10工作时,通入冷却水进行冷却,冷却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平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76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强度复合软管
- 下一篇:一种玻纤高光前壳注塑模具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