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细粉碎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8461.0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1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杜金林;唐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坤森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3/14 | 分类号: | B02C13/14;B02C13/286;B02C13/288;B02C13/31;B02C13/28;B02C1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玉秋;郝鹏 |
地址: | 610404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碎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粉碎系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进行物料粉碎时使用的超细粉碎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粉碎装置主要是利用冲击磨来对物料进行粉碎,将小于10mm的颗粒物料由加料器连续均与的加入到粉碎腔中,在高速旋转的锤头的作用下,在粉碎腔中形成气流循环,随气流旋转的颗粒之间相互冲击、碰撞、摩擦、剪切,同时受离心力的作用,颗粒冲向陶瓷衬受到撞击、摩擦、剪切等作用,被反复的粉碎成细粉。而其入料口设置的位置在锤头的上方,在加入物料之后一部分重量较轻的物料会随气流上升,在碰到分级机后再反弹回来进行粉碎加工,如此便大大降低了粉碎的效率,提高了生产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冲击磨的加料与粉碎结构的限制,其粉碎的效果并不理想,在粉碎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才能得到超微颗粒,大大限制了其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超细粉碎系统,采用了下口进料的结构,使得物料有效的进行二次粉碎,提高了粉碎的效率,降低了设备的能耗,进而节省了生产所需成本,同时对物料具有整形的效果,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发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超细粉碎系统,包括粉碎主体,该粉碎主体上还连接有粉碎电机与分级电极,该粉碎主体上还依次连接有涡流旋风收集器、脉冲带式除尘器以及高压引风机,所述高压引风机上还设置有消声器;所述粉碎主体包括设置于下端并和粉碎电机通过皮带轮相连的超细冲击磨,在超细冲击磨上端还固定有分级机,该分级机通过皮带轮与分级电机相连。
进一步的,上述超细冲击磨下端设置有用于支撑起冲击磨的支架,该超细冲击磨包括成圆柱形的磨腔外壳,在该超细冲击磨轴心上设置有旋转主轴,在该旋转主轴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冲击盘与皮带轮,在旋转主轴外侧还设置有轴承座,在轴承座的上端还设置有轴承以及轴承盖。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座上还固定有导流座,该导流座由导流板与空腔组成,该导流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轴承座与超细冲击磨底面上。
再进一步的,上述冲击盘的边缘上下两面上分别固定有上层锤头与下层锤头,在与该上层锤头与下层锤头相邻位置的磨腔外壳上还设置有耐磨衬板,同时在下层锤头的下方还设置有挡板,挡板与下层锤头相邻位置还固定有耐磨底板。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锤头与下层锤头靠近磨腔外壳的位置还设置有高硬合金镶片。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盖的上方还设置有固定在旋转主轴上的小迷宫。
更进一步的,上述磨腔外壳上与导流座相邻的位置上还设置有进料口与二次进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二次进风口出还安装有用于调节进风大小的调节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分级机的顶端侧面还设置有出料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高压引风机上设置有消声器,能够很好的降低高压引风机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大大降低了噪音污染,保护了环境与操作人员的健康;
(2)本发明的进料口设置于超细冲击磨的下端侧面,从而使得物料在加入之后必定会进行多次碾磨,大大提高了碾磨的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生产的能耗,从而节省了生产成本;
(3)本发明在上层锤头与下层锤头上设置有高硬合金镶片,同时还设置有耐磨底板与耐磨衬板,能够更好的对物料进行碾磨,同时大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延长了维护周期,从而节省了使用成本;
(4)本发明利用进料口位置与锤头结构相结合,使得所有物料在进入进料口后都必须通过一次粉碎与二次粉碎,大大提高了粉碎效率;
(5)本发明在轴承盖上的旋转主轴上固定有小迷宫,能够很好的避免被加工物料颗粒在设备运行时进入轴承,进而能够很好的保持轴承的运行环境,从而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了设备的能耗;
(6)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跟加工的成本较低,能够很好的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组成图;
图2为本发明粉碎主体的正视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粉碎主体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上层锤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下层锤头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坤森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坤森微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84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