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要农作物非转基因的基因组定向分子改良方法和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8472.9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557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魏鹏程;杨剑波;李浩;倪大虎;倪金龙;李泽福;秦瑞英;李莉;张银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C12Q1/68;A01H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主要 农作物 转基因 基因组 定向 分子 改良 方法 应用 | ||
1.一种非转基因的作物定向分子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基因组定点修饰操作内源决定基因获得有利的农业性状,对单拷贝杂合型转化子传代分离后,经过分子选择,获得既有目的位点修饰又不包含外源人工DNA的常规后代品种。
2.一种基因组定点修饰方法在作物农艺性状改良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通过转入外源作用物定向的造成基因组的一个或几个位点的DNA缺失、插入或替换;且基因组的修饰是一次性的,不依赖于外源转入物的长期作用;
优选地,所述的定点修饰方法为TALEN修饰;
优选地,所述的作物农艺性状为苯达松敏感性。
3.一种非转基因后代的筛选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对遗传转化株系的分离后代进行分子检测,剔除含有外源片段和不含有目的基因组修饰的子代株系;获得不含外源片段且含有目的基因组修饰的非转基因定向改良品种;
优选地,所述的分子检测手段为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序列测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转基因的作物定向分子育种方法在培育作物常规品种中的应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培育作物常规品种,是通过遗传转化实施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因组定点修饰,对转化后代,经过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筛选方法选择,获得常规品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为用于常规品种的非转基因分子改良,所述作物为主要农作物,例如水稻、玉米、大豆、油菜、高粱或小麦,优选为水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847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