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虚拟资源调度方法和虚拟资源调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8612.2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13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彭昭;陆玉兰;姜杰;周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50 | 分类号: | G06F9/50;G06F9/455;H04L29/0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方亮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虚拟资源调度 应用处理 资源调度 资源层 预设 加权 应用 虚拟机资源 资源使用率 监控指标 接口采集 能力应用 实际资源 使用资源 上下限 应用层 有效地 使用率 收缩 托管 敏感 引入 | ||
1.一种虚拟资源调度方法,包括:
通过应用层指标采集接口采集应用层指标,应用层指标用来反映实际应用处理能力;
通过资源层指标采集接口采集资源层指标,资源层指标用来反映应用所占虚拟机的资源;
根据采集的应用层指标和资源层指标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
将计算得到的实际资源使用率与预先设定的资源使用率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资源调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应用层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单位时间处理事务数量、业务处理时长、响应延迟;
资源层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应用所占虚拟机的CPU、应用所占虚拟机的内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采集的应用层指标和资源层指标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
其中,实际资源使用率为U,实际应用处理能力与最大应用处理能力的占比为T,T的加权值为α,应用所占的虚拟机的CPU使用率为C,C的加权值为β,应用所占的虚拟机的内存使用率为M,M的加权值为γ,应用所占虚拟机的个数为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采集的应用层指标和资源层指标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包括:
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
U=N×b1+Z×b2,b1+b2=1
其中,实际资源使用率为U,应用层指标为N,N的加权值为b1,资源层指标为Z,Z的加权值为b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资源调度包括:
如果计算得到的实际资源使用率高于预先设定的资源使用率的阈值上限,请求扩展资源;
如果计算得到的实际资源使用率低于预先设定的资源使用率的阈值下限,请求收缩资源。
6.一种虚拟资源调度装置,包括:应用层指标采集接口、资源层指标采集接口、资源使用率计算模块和资源调度模块;
应用层指标采集接口,用于通过该接口采集应用层指标,应用层指标用来反映实际应用处理能力;
资源层指标采集接口,用于通过该接口采集资源层指标,资源层指标用来反映应用所占虚拟机的资源;
资源使用率计算模块,用于根据采集的应用层指标和资源层指标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
资源调度模块,用于将计算得到的实际资源使用率与预先设定的资源使用率阈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进行资源调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应用层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单位时间处理事务数量、业务处理时长、响应延迟;
资源层指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信息:应用所占虚拟机的CPU、应用所占虚拟机的内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使用率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
其中,实际资源使用率为U,实际应用处理能力与最大应用处理能力的占比为T,T的加权值为α,应用所占的虚拟机的CPU使用率为C,C的加权值为β,应用所占的虚拟机的内存使用率为M,M的加权值为γ,应用所占虚拟机的个数为n。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使用率计算模块,具体用于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实际资源使用率:
U=N×b1+Z×b2,b1+b2=1
其中,实际资源使用率为U,应用层指标为N,N的加权值为b1,资源层指标为Z,Z的加权值为b2。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调度模块,具体用于将计算得到的实际资源使用率与预先设定的资源使用率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计算得到的实际资源使用率高于预先设定的资源使用率的阈值上限,请求扩展资源;
如果计算得到的实际资源使用率低于预先设定的资源使用率的阈值下限,请求收缩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86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