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自动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08791.X | 申请日: | 2013-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1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胡晋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晋青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61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自动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工业领域,是一种自动变速器,适用于各种以汽油和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自动变速器都是采用机械连接方式传输动力,其缺点是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无论是齿轮方式还是带轮方式变速,受变速轮机械尺寸的限制其变比范围相对较窄。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汽车自动变速器制造成本高、变速范围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简单的双转子结构、依靠电磁耦合传输动力的汽车自动变速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转子结构的汽车自动变速器,包括外转子、内转子、左端盖、右端盖、轴承和集电环;内转子连接发动机输出轴,外转子连接主减速器输入轴。其特殊之处是,外转子以实体钢加工而成,可以承受较大扭矩;内转子同样由实体钢加工而成,并且均匀分布着两两相间的两相励磁绕组;集电环是4线,分别连接到控制器的两个全桥输出,它既可以通入直流电在转子上形成恒定磁场,又可以通入相位差±90°的两相交变电流形成正、反旋转磁场。
在发动机起动工况时,控制器在确认刹车踏板踩下或手刹拉起后,两相励磁绕组通入相位差+90°的交变电流,由于外转子静止,变速器变为两相异步电动机。可以通过变频、变压方式由内转子带动发动机曲轴逐渐加速旋转,对发动机的起动冲击要小于普遍使用的直流电机起动方式。待发动机达到怠速工况时,励磁绕组的电流为零,内转子与发动机同步旋转。鉴于内转子具有一定的转动惯量,可以考虑减小或取消发动机飞轮。
在汽车起步和加速工况,励磁绕组通入直流电流在内转子上形成恒定磁场,由于内转子与发动机同步旋转,从而在变速器内产生与发动机同步的旋转磁场。加速时内转子转速要大于外转子,通过调节内外转子的转速差和励磁电流大小,就可以产生一个驾驶者期望的转矩驱动汽车加速。例如,起步过程中外转子转速是20r/min,为了提高起步性能将发动机转速拉高到2000r/min,变比为100。事实上变比可以是无限大,汽车可以在省掉离合器的情况下从静止状态直接起步。
在汽车高速低负荷工况,励磁绕组通入相位差+90°的交变电流,变速器内旋转磁场转速是发动机转速和交变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转速之和。例如,发动机转速1500r/min,交变电流产生的旋转磁场转速是1000r/min,不考虑滑差的情况下,外转子的转速可达2500r/min,变比为0.6。
汽车的减速刹车工况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励磁绕组通入直流电流在内转子上形成恒定磁场,由发动机拖动外转子减速,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大小改变拖动转矩,产生一个驾驶者期望的滑行距离;另一种是汽车高速行驶紧急刹车的情况,励磁绕组通入相位差-90°的交变电流,形成反向旋转磁场,从而增大制动转矩,减小高速行驶紧急刹车距离。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变比范围更大的汽车自动变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并作摘要附图。
图2是内转子两相励磁绕组结构图。
图3是励磁绕组与控制器的连接电路图。
在图中,1.内转子、2.外转子、3.右端盖、4.左端盖、5.轴承、6.集电环、7.A相励磁绕组、8.B相励磁绕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中所示,内转子(1)和外转子(2)依靠右端盖(3)、左端盖(4)和轴承(5)连接支撑,两者都可以轴向自由转动。内转子(1)连接发动机输出轴,外转子(2)连接主减速器输入轴。内转子(1)和外转子(2)由实体钢加工而成,可以承受较大扭矩。本例中,内转子(1)上均匀分布着12个两两相间的A相励磁绕组(7)和B相励磁绕组(8),A相励磁绕组(7)由绕组(L1、L3、L5、L7、L9、L11)构成,B相励磁绕组(8)由绕组(L2、L4、L6、L8、L10、L12)构成。集电环是4线,将励磁绕组分别连接到控制器A相全桥(Q1、Q2、Q3、Q4)和B相全桥(Q5、Q6、Q7、Q8)的输出端,它既可以通入直流电在转子上形成恒定磁场,又可以通入相位差±90°的两相交变电流形成正、反旋转磁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晋青,未经胡晋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87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