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稻田科学饲养胭脂鱼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9431.1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2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沈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A23K1/18;A23K1/00;A23K1/16;A23K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李涛 |
地址: | 215138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稻田 科学 饲养 胭脂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的方法,尤其是一种胭脂鱼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属鲤形目,亚口鱼科,胭脂鱼属。俗称:火烧鳊、黄排、木叶盘、红鱼、紫鳊、燕雀鱼、血排、粉排。分布:长江、金沙江等地。生境:生活在湖泊、河流中,幼体与成体,形态各异,生境及生物学习性不尽相同,幼鱼喜集群于水流较缓的砾石间,多活动于水体上层,亚成体则在中下层,成体喜在江河的敞水区,其行动迅速敏捷。捕食与食物:主食无脊椎动物和昆虫幼虫,也吃水底的有机物质,还常在水底砾石上吸食附着的硅藻及植物碎片。识别特征与习性:体高而侧扁,呈斜方形,头尖而短小,口小,唇肥厚向外翻呈吸盘状,背鳍高而长,成鱼体侧中轴有1条胭脂红色的宽纵纹,雄鱼的颜色鲜艳,雌鱼颜色暗淡。雌鱼一般在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水位及水温较稳定的急流浅滩中繁殖,3-4月产卵。卵浅黄色,粘性,粘附在水底砾石或水藻上,在16-18℃。的适宜水温下7-8天可孵出幼鱼。胭脂鱼具有体型大,生长快,肉厚,味美等特点。该鱼性情温顺,生命力强,食性广泛是养殖业中的理想对象,幼体是很好的观赏鱼。濒危等级:易危。中国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由胭脂鱼资源开发利用较早,又缺乏科学管理,近10 年来,该资源量已明显减少,捕捞强度再增大,产量也几乎不再增加,反而导致效益下降。目前,胭脂鱼的自然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开展胭脂鱼的人工育苗,开展放流增殖和人工养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国内对胭脂鱼 育苗的研究较少;现有的单一型鱼肥和复合型鱼肥还有一共同的缺点,那就是不能对有害菌、虫进行灭杀,因此,缺乏对鱼病有效防治的作用。通过微生物复合鱼肥可以增加鱼池中有益菌的含量,有效的减少鱼类病害的发生,目前关于专用于该复合微生物鱼肥还没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一种稻田科学饲养胭脂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稻田选择:选择地面开阔、地势平坦、保水性好、避风向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电力配套的田块,底质为黏土,底部淤泥15 cm 左右,进排水方便,在排水口端底部挖出比其他地方深20 cm 左右大小,便于排水与成鱼捕捞时使用,池塘进、排水口安装40目防逃网;
2) 在投放鱼种前10 d,先干塘并将池塘中杂草等清除,用生石灰1 125 kg/hm2 清塘消毒,每亩面积施腐熟半干半湿的猪、牛粪1000kg,将肥料均匀地撒在池底,用钉耙将其埋入淤泥中,以让肥效保持长久,以培养大型浮游动物,以便鱼种下塘后有适口的生物饵料,待池塘水体中大量的浮游动物出现后投放鱼种;
3) 苗种投放:放养时间选择在5-6 月,一般每亩可投放30g/尾的黄颡鱼种1500-2500 尾左右,并可搭配50g/尾的花白鲢200 尾左右。所放鱼种应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3%-4%食盐水浸洗1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4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