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焚烧炉炉排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09643.X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35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茜;周道曦;余昭胜;吴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焚烧 炉炉排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焚烧炉,尤其涉及一种船用焚烧炉炉排机构。
背景技术
远洋船舶在运输货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为了处理船上的可燃废弃物,绝大多数远洋运输船舶都配备了焚烧炉作为垃圾处理设备。对船舶垃圾进行焚烧处理,减容量大,可提高船体空间的有效利用率,改善卫生环境,且燃尽后的残渣对环境影响较小。船用焚烧炉的结构对垃圾的燃烧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其中炉排机构是焚烧炉的关键设备,其机构设计的水平对垃圾是否能充分燃烧影响较大。
受到船用焚烧炉的结构尺寸限制,现有的船用焚烧炉炉排机构主要是固定式,垃圾在炉排上得不到翻动,无法充分受热,且料层底部得不到足够的通风,燃烧不充分、炉渣较多。若使用移动式炉排,不但炉排设备较多,机构较为复杂,且加工和维护均较为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船用焚烧炉固定式炉排造成的垃圾无法翻动且料层底部得不到足够的通风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船用焚烧炉炉排机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船用焚烧炉炉排机构,包括炉排本体、炉排底盘、炉排底盘的出风通道、炉排出风口、出灰口;
还包括动炉排、设置在动炉排下方的动炉排出风通道;所述炉排底盘内部设置有用于传动炉排运动的传动组件;这3组传动组件通过一个螺杆机构与外部电机转轴连接;
每组传动组件包括凸轮和用于传动凸轮的传动轴;
所述动炉排有4片,对称布置在炉排底盘的表面;
动炉排的一端与炉排底盘内部的凸轮相接触,另一端与炉排本体的弧形面相接触;
动炉排出风通道的宽度为炉排出风口长度的2/5~1/3。
炉排底盘的出风通道、动炉排出风通道上均有等间隔布置有出风口,其出风口宽度为炉排出风口宽度的2倍~2.5倍。
动炉排的横截面呈折尺形。
动炉排下方的空间横截面呈倒梯形。
炉排出风口的长度占炉排底盘直径的6/50~7/50,其宽度为2mm~5mm。
炉排底盘呈扁平圆柱体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动炉排通过传动组件实现周期性摆动,使炉排上的垃圾在燃烧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翻动,解决了受热不均匀、燃烧不完全的问题。
出风通道的设置为垃圾的燃烧提供了充足的空气,改善了燃烧工况,能在较大程度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
动炉排由凸轮和传动轴等传动组件带动,易于制造维护且运行稳定。
本炉排机构工艺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也利于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船用焚烧炉炉排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船用焚烧炉炉排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动炉排片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其中一片动炉排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船用焚烧炉炉排机构,包括炉排本体10、炉排底盘3、炉排底盘3的出风通道4、炉排出风口1、出灰口9;
还包括动炉排2、设置在动炉排2下方的动炉排出风通道5;所述炉排底盘3内部设置有3组用于传动炉排2运动的传动组件;这3组传动组件通过一个螺杆机构与外部电机转轴连接;
每组传动组件包括凸轮7和用于传动凸轮7的传动轴6;
所述动炉排2有4片,对称布置在炉排底盘3的表面;
动炉排2的一端与炉排底盘3内部的凸轮7相接触,另一端与炉排本体10的弧形面8相接触;
动炉排出风通道5的宽度为炉排出风口1长度的2/5~1/3,由外部风机提供风力,为垃圾在炉排上的燃烧供给足够的空气。
炉排底盘3的出风通道4、动炉排出风通道5上均有等间隔布置有出风口,其出风口宽度为炉排出风口1宽度的2倍~2.5倍。
动炉排2下方的空间横截面呈倒梯形,便于由炉排出风口1落入的灰烬积聚在炉排底盘3底部的出灰口9。出灰口9两端均有清灰门(图中未示出),通常情况下为密封状态,只在清洗积灰时打开。
炉排出风口1的长度占炉排底盘3直径的6/50~7/50,其宽度为2mm~5mm。
炉排底盘3呈扁平圆柱体结构。
如图4所示,动炉排2横截面呈折尺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096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