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热分析取样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0636.1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35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02 |
发明(设计)人: | 徐万里;杨湘杰;万修根;熊贵根;谢桂平;陈凯;叶寒;熊秋宝;李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 | 分类号: | G01N1/10;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5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分析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分析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对金属熔液进行分析时使用的组合式热分析取样杯。
背景技术
热分析技术是将金属液浇入样杯,在样杯特定的散热条件下,通过样杯内的热电偶以及数据记录分析系统记录下样杯内金属液的凝固温度曲线,通过对温度曲线的解析,评估其组织成分及机械性能参数,热分析技术在铸铁炉前分析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碳当量、碳硅测定,铸铁机械性能预测、球铁球化率测定等。
传统的热分析样杯为单杯,取样时不能定量,不能一次同时进行多个样杯同时浇注。对某些新材料热分析实验工作带来实验取样工作量加大,且多次取样浇注温度不一致、取样浇注量有误差,从而带来热分析曲线特征参数不能精确确定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能利用已有的单杯,本发明提出一种组合式热分析取样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组合式热分析取样杯。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组合式热分析取样杯,包括杯盖,还包括由两个以上的单杯组成的组合式杯体,所述杯盖覆盖于组合式杯体的上表面,所述杯盖的下表面设有伸入各个单杯的杯口内部且与杯口相匹配的止口,所述杯盖与各个单杯通过各个止口定位且止口与杯口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杯盖上设有一浇注口,所述止口的旁边都设有浇注通道,所述浇注口通过各浇注通道与各个单杯的内腔连通。
所述各单杯的内腔均为方形或圆柱形。
所述各单杯的内腔具有不同的形状。
所述各单杯的内腔具有不同的容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新材料热分析实验工作时,减少了实验取样工作量;
2.同时消除单样杯取样浇注温度、浇注质量不统一带来热分析曲线特征参数不能精确确定的不足;
3.各单杯可设计为完全相同的结构,也可设计为不同的结构以及具有不同的容积,可以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各单杯内金属熔液不同的参数值。
4.用一台标准单通道热分析仪接入一个样杯,可以同时校正一台或多台单通道热分析仪(接入另外的样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图2,图3,图4。
一种组合式热分析取样杯,包括杯盖1,还包括由两个以上的单杯2组成的组合式杯体3,所述杯盖1覆盖于组合式杯体3的上表面,所述杯盖1的下表面设有伸入各个单杯2的杯口内部且与杯口相匹配的止口4,所述杯盖1与各个单杯2通过各个止口4定位且止口4与杯口内壁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杯盖1上设有一浇注口5,所述止口4的旁边都设有浇注通道6,所述浇注口5通过各浇注通道6与各个单杯2的内腔连通。
所述各单杯2的内腔均为方形或圆柱形。
所述各单杯2的内腔具有不同的形状。
所述各单杯2的内腔具有不同的容积。
本发明一种组合式热分析取样杯的获得包含以下步骤:
1、制作各个单杯,按照各单杯杯口处尺寸确定样杯止口尺寸,按样杯各止口尺寸制作杯盖;
2、取原单样杯两个以上,在杯口内壁与止口的配合处涂粘结剂;同时取杯盖,在各止口处涂少量粘结剂;
3、将步骤2之两个样杯与杯盖按止口定位,轻压两分钟;
4、约十分钟后粘结剂干燥,组合式取样杯即制作好。
各个单杯可为独立的结构,也可设计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可通过调整止口4伸入各单杯杯口内的深度来调整金属熔液浇注的容积;各单杯可设计为完全相同的结构,也可设计为不同的结构以及具有不同的容积,这样,就可以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各单杯内金属熔液不同的参数值。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06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