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镁钙耐火熟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1218.4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6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徐磊;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镁钙 耐火 熟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耐火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镁钙耐火熟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铝镁质耐火材料因其良好的耐高温、耐热震和抗熔渣侵蚀性能,广泛应用于冶金、水泥等行业的高温炉窑工作衬;由于受铝土资源问题的影响,近年刚玉原料价格的持续攀升,铝镁质耐火材料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也随之逐年走高;另一方面,由于刚玉的真密度较大,致使铝镁质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较大,增加耐火材料重量,不仅导致高温炉窑的蓄热损失大,还直接增加用后耐火材料的排放量。
石灰石在全球范围内资源丰富,其煅烧后获得的生石灰具有较小的理论密度;如能用生石灰替代部分刚玉生产Al2O3-MgO-CaO耐火材料,不仅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还可由于体积密度的减小,通过耐火材料的轻量化,有利于减小蓄热损失,促进节能减排。
众所周知,目前的铝镁尖晶石熟料均为合成原料,由于铝镁质耐火材料中在高温条件下内部发生尖晶石化反应引起的体积膨胀效应,不宜获得致密材料;因此,烧结铝镁尖晶石耐火原料,一般采用两步骤是采用优质铝矾土与活性氧化镁合成,经高温煅烧而成。
对于Al2O3-MgO-CaO体系耐火熟料,在合成过程中不仅存在尖晶石化反应,还存在Al2O3与CaO之间的反应,同样难以通过一步煅烧法获得致密的熟料。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Al2O3-MgO-CaO体系耐火熟料制备技术中存在的资源紧张、生产成本高、蓄热损失高和用后排放量大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铝镁钙耐火熟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利用资源丰富且理论密度较小的CaO替代部分刚玉,实现耐火材料的“轻量化”,促进降低耐火原材料成本和节能减排。
本发明的铝镁钙耐火熟料的成分按重量百分比含Al2O3 75~90%,MgO5~15%,CaO 2~10%。
上述的铝镁钙耐火熟料的体积密度为3.02~3.61g/cm3。
上述的铝镁钙耐火熟料的吸水率为2.8~3.8%。
本发明的铝镁钙耐火熟料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将石灰石、菱镁石和铝矾土分别破碎并磨细至粒度≤88目;
2、将粉碎后的石灰石、菱镁石和铝矾土混合制成混合物料,混合比例按重量百分比为石灰石占全部物料总重量的2.6~13%,菱镁石占全部物料总重量的7.6~21.6%,铝矾土占全部物料总重量的66.1~84.9%;
3、将混合物料置于球磨机中混合均匀,然后在100~15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球,获得生球;
4、将生球在1350~1400oC条件下保温2~4小时,进行第一次煅烧,制成一次熟料;
5、将一次熟料破碎并磨细至粒度≤88目,再在100~15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球,获得二次球料;
6、将二次球料在1650~1700oC条件下保温4~6小时,进行第二次煅烧,获得铝镁钙耐火熟料。
上述方法中采用的石灰石中CaO的重量含量≥54%(CaO主要以CaCO3的形式存在于石灰石中),采用的铝矾土中Al2O3的重量含量≥75%,采用的菱镁石中MgO的重量含量≥46%。
本发明的铝镁钙耐火熟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石灰石为原料,生产成本低,适宜大规模推广,生产的产品具有致密度高且体积密度小,蓄热损失小,吸水率较小,排放量小等优点,有利于实现耐火材料的轻量化,促进节能减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煅烧采用的设备为高温竖窑。
本发明实施例中压制成球采用的设备为GY650-180型压球机。
实施例1
采用的石灰石中CaO的重量含量54.2%,采用的铝矾土中Al2O3的重量含量76%,采用的菱镁石中MgO的重量含量46.2%;
将石灰石、菱镁石和铝矾土分别破碎并磨细至粒度≤88目;
将粉碎后的石灰石、菱镁石和铝矾土混合制成混合物料,混合比例按重量百分比为石灰石占全部物料总重量的2.6%,菱镁石占全部物料总重量的12.5%,铝矾土占全部物料总重量的84.9%;
将混合物料置于球磨机中混合均匀,然后采用压球机在150MPa的压力下压制成球,获得生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12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触控效果的滤光片、其制备方法及触控显示组件
- 下一篇:智能终端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