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4242.3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4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包红瑛;吕旭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M3/28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钟桦 |
地址: | 312560 浙江省绍兴市新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车灯 性能 组合 测试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属于汽车车灯线束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线束在电器使用中是不缺少的一个部件,如气密、导通(短路、断路)、扯拉力等性能必须保证合格,否则会直接导致车灯不亮,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社会人士对人身安全越来越重视。以及汽车的使用量(销量)每年在不断的增加,用户对汽车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现有汽车线束测试单一、现装配操作技术往往具有装配不稳定、配合不一致、中间物流周转多易扯拉损坏产品等隐患不易发现和影响产品性能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汽车车灯线束检测设备的单一性,既能检测汽车车灯线束的气密性同时也能检测汽车车灯线束的导通性,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包括顶部为气密性工作台面的测试工装箱,所述测试工装箱上安装有气密性测试显示模块和导通操作显示模块;其中所述气密性工作台面上分别安装有气密性控制开关和线束插件插口,所述测试工装箱上开设有进气口,且所述的进气口通过气管与线束插件插口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测试工装箱上安装有总开关。
所述气密性测试显示模块上安装有时间显示器、气压显示器和第一报警显示器。
所述导通操作显示模块上安装有导通控制开关、导通机和第二报警显示器。
所述气密性工作台面上安装有5个线束插件插口,且所述5个线束插件插口与进气口通过气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所述气密性工作台面的进气口处安装有气压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汽车车灯线束检测设备的单一性,既能检测汽车车灯线束的气密性同时也能检测汽车车灯线束的导通性,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包括顶部为气密性工作台面2的测试工装箱1,所述测试工装箱1上安装有气密性测试显示模块3和导通操作显示模块4;其中所述气密性工作台面2上分别安装有气密性控制开关21和线束插件插口22,所述测试工装箱1上开设有进气口13,且所述的进气口13通过气管与线束插件插口22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测试工装箱1上安装有总开关11。
所述气密性测试显示模块3上安装有时间显示器31、气压显示器32和第一报警显示器33。所述导通操作显示模块4上安装有导通控制开关42、导通机41和第二报警显示器43。所述气密性工作台面2上安装有5个线束插件插口22,且所述5个线束插件插口22与进气口13通过气管相连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气密性工作台面2的进气口13处安装有气压表12。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在检测汽车车灯线束时,首先将汽车车灯线束的插件分别插到5个线束插件插口22中。接着依次打开总开关11和气密性控制开关21,然后设定检测的时间和气压。当气压过高或过低时通过气压表12对输入气压进行调节。若所检测的汽车车灯线束其气密性为合格时,第一报警显示器33的绿灯会发亮;若所检测的汽车车灯线束其气密性为不合格时,第一报警显示器33的红灯会发亮。检测汽车车灯线束的气密性同时还可以检测其导通性。打开导通控制开关42,由导通机41进行导通测试。若所检测的汽车车灯线束其导通性为合格时,第二报警显示器43的绿灯会发亮;若所检测的汽车车灯线束其导通性为不合格时,第二报警显示器43的红灯会发亮。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线束性能的组合测试工装,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解决了汽车车灯线束检测设备的单一性,既能检测汽车车灯线束的气密性同时也能检测汽车车灯线束的导通性,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宝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2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蓝牙耳机
- 下一篇:一种机油泵、发动机前罩盖以及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