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沟处理面源污染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4544.0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5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裕元;吴金水;刘锋;肖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10125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处理 污染物 方法 | ||
1.一种生态沟处理面源污染物的方法,其步骤是:
A、生态沟的断面设计与施工:在汇水区面积1-1.2 km2、有小规模<50-80头猪养殖的集水区下游出口,选取一段沟渠,总的比降<5/1000,基流流量为10-20 m3/小时以下,断面排水标准比普通排水沟渠提高20-30%,在增加沟渠排水能力的同时降低水深,为沟内栽种的水生植物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将自然排水沟渠建成10-15级生态沟渠湿地;
生态沟部位的设计方案,包括:
(1)生态沟横断面:设计为倒梯形,口宽200-250cm,底宽100-150cm,深度为80-100cm,采用自然边坡或卵石坡,坡度为<45°,沟底为土底;
(2)挡水坎:在生态沟中每间隔15-20 m设置一个挡水坎,挡水坎高度为10-20cm,跌水下端设置140-160cm长混凝土坎基,挡水坎材料用砖混结构;
B、生态沟的植物配置:生态沟中水生植物的配置是生态沟设计的核心,在沟内不同部位栽种不同的水生植物,总体上分为如下三段:
前段:位于生态沟上游,长度为30-40m,水深5-10cm,配置株高在80cm的稀植丛生型水生植物,栽植密度为6-8丛/m2;
中段:位于生态沟中上部位,长度30-40 m,水深10-15cm,该段栽植高度50-80cm的密集丛生挺水植物,栽植密度为10-20丛/m2;
后段:位于生态沟中下部位,长度为120-140 m,水深10-20cm,种植密度大、生物量高的匍匐型浅水性沉水或者浮水植物绿狐尾藻,栽植密度以水面完全郁闭为准;
C、生态沟中放养泥鳅:在栽植水生植物以后,在中段以下150m长的生态沟中放养泥鳅,泥鳅对底泥的扰动增加泥沙与水体的接触,增加其对水体中养分的吸持和固定,减少流失;
D、生态沟的管理与维护:对生态沟要定期维护,包括:
1)沟内植物的刈割与利用:生态沟的管理将生态沟中生长的水生植物定期进行收割,将水生植物从泥沙和水体中吸收的氮磷移出沟外,刈割的频率根据水生植物的不同差异,黑三棱每年收割2次,美人蕉、梭鱼草每年3-4次,对狐尾藻每年收割5-7次,收割的水生植物材料用于绿肥直接还田或覆盖到茶园、果园,实现氮磷养分的循环利用;
2)清淤:生态沟水生植物和挡水坎对泥沙有拦截效果,进行定期清淤,一方面是清除泥沙,保持沟道排水通畅,另一方面维持生态沟的氮磷消纳效果,每年9-10月份结合收获泥鳅,进行沟底清淤,不同沟段淤泥的组成有所差异,前段的淤泥含沙量较高,质地较粗,集中堆放处理,中段以下的淤泥质地较细,养分含量较高,作为有机肥用于旱地农田或者茶园;
3)生态沟的维护:生态沟定期巡查和维护,防止水草与杂物堵塞沟道和及时发现挡水坎漏水或边坡垮塌,便及时修复,保证生态沟的正常运行;
所述的挺水植物为美人蕉、茭瓜、梭鱼草、黑三棱其中的一种或一至四种的任意组合;
所述的水生植物为美人蕉、茭瓜、梭鱼草、黑三棱、绿狐尾藻其中的一种或一至五种的任意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54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灭蚊式机箱
- 下一篇:透光性饰面材及发光饰面结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