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虚拟站的三程观测数据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4991.6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97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松;王彦荣;何雨帆;李杰;陈建荣;杜凯;郭海;曾光;叶修松;魏小莹;熊菁;王帆;吴新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S11/02 | 分类号: | G01S11/0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吕湘连 |
地址: | 710043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虚拟 观测 数据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航天测量与控制领域,涉及建立基于虚拟站的测量模型代替双站收发USB测量模型的数据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多年来我国的航天测控网普遍采用上下行统一S波段载波对航天器进行跟踪测量,其中上下行多采用同一个天线收发。近年来随着任务类型的多样化、国际合作和设备升级改造等带来的现实问题,导致部分任务中采用不同的USB上下行天线(称三程测距测速)。不同的天线存在站址坐标不同、设备状况、积分时间和测量精度不一致等问题,从而使得在定轨数据处理中不可能套用已有的测量模型和软件。例如,在某航天任务中,某站对某卫星的测量设备为USB,其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站址不同;测速的积分间隔为2秒,远大于一般USB采用的0.4秒。如果将该站测量模型等同于同一站址的双程USB测量模型,将导致测距最大有250米的误差;测速最大有1m/s的误差,最终给定轨带来较大的误差。
目前,国内在针对不同站址上下行USB测量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针对实际问题建立一套测量模型,并且在工程中加以验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情况下卫星测控时USB站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不在一起,导致的无法使用传统USB双程测距测速模型进行轨道确定的问题,给出了一套新颖的、效率较高的基于虚拟站的三程观测模型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虚拟站的三程观测模型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参阅图1,设置虚拟站M,所述虚拟站M位于发射站S与接收站R的中点;发射站S到卫星V的距离为ρS,实际观测量为ρS′,卫星V到接收站R的距离为ρR,实际观测量为ρR′;发射站S到卫星V之间连线与卫星V到接收站R之间连线的夹角为θ;基于发射站S与接收站R的实际测距观测量为基于发射站S与接收站R的理论测距观测量为实际测速观测量为其中ρOb和ρOe分别为计算差分测速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对应的实际测距观测量,T为计算差分测速的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时间间隔;理论测速观测量为其中ρCb和ρCe分别为计算差分测速的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对应的理论测距观测量,T为计算差分测速的开始时刻到结束时刻的时间间隔;
步骤二:计算基于虚拟站的理论测距观测量其中,为虚拟站M发送信号时刻对应的位置矢量,为卫星V收到信号时刻对应的位置矢量;为虚拟站M收到信号时刻对应的位置矢量,为卫星V转发信号时刻对应的位置矢量;
步骤三:使用ρM代替基于发射站S与接收站R的理论测距观测量ρC;
根据几何关系可以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未经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499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煮散煎药热水两用壶
- 下一篇:头孢丙烯干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