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5074.X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763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岩本宜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1基板 电极 配线 液晶显示装置 第2基板 液晶层 跳线 导电部件 分段显示 配线配置 配置的 | ||
液晶显示装置。作为课题,提供容易将各电极和引绕配线配置在同一面上且与分段显示型相适应的IPS型液晶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层;夹着该液晶层相对地配置的第1基板和第2基板;设置于第1基板的一个表面侧的多个第1电极;设置于第1基板的一个表面侧的多个第2电极;设置于第1基板的一个表面侧且分别与多个第1电极中的任一个连接的多个第1引绕配线;设置于第1基板的一个表面侧且分别与多个第2电极中的任一个连接的多个第2引绕配线;设置于第2基板的一个表面侧且与多个第2引绕配线中2个以上第2引绕配线各自的一部分重叠的跳线;在第1基板和第2基板之间介于上述2个以上第2引绕配线各自的一部分与上述跳线之间的导电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基板表面上利用水平方向的电场来驱动液晶层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夹着液晶层相对地配置的一对基板上分别设置有电极,利用这些电极在与基板表面垂直的方向上产生电场,使液晶层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由此实现明暗显示。在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当施加电场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相对于基板表面倾斜地取向,因此,倾斜方向偏向于一个方向而在明暗显示中产生视角依赖性。
例如在日本特开昭56-91277号公报(专利文献1)和日本特开平7-7249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能够消除这样的问题而实现良好的视角特性的液晶显示装置。这些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夹着液晶层相对地配置的一对基板中的单侧基板的一个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显示电极和公共电极,在两种电极之间在与基板表面几乎水平的方向上产生电场,使液晶层的取向状态发生变化,由此实现明暗显示。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在施加电场时,液晶层的液晶分子是在与基板表面水平的状态下改变取向,因此在明暗显示中难以产生视角依赖性,从而能够实现良好的视角特性。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被称作平面转换(IPS:In-Plane Switching)型液晶显示装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是在显示电极与公共电极的各个交叉部处设置薄膜晶体管等有源元件而对各像素进行开关操作的有源矩阵驱动型。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是未使用上述这样的有源元件的单纯矩阵驱动型。
另外,现有例的IPS型液晶显示装置均是设想为将多个像素配置成矩阵状而进行图像显示的显示装置,没有提出与具有任意的显示部形状的分段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相适应的结构。具体而言,在现有例的IPS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显示电极和相对电极或者与其连接的引绕配线中,在俯视时必定存在交叉部分,通过夹设绝缘膜来确保该交叉部分绝缘。设置这样的绝缘膜成为增加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时的工序数的因素。此处,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构成有源元件而设置有钝化膜,在形成钝化膜时,能够一并形成上述交叉部分的绝缘膜,因此,难以成为增加制造时的工序数的因素。但是,一般而言,在分段显示型液晶显示装置中不设置有源元件,因此在上述这样的交叉部分处设置绝缘膜的情况下,会增加制造时的工序数。另一方面,为了不设置交叉部分,需要将显示电极和相对电极分别对应的引绕配线全部配置在同一面上,但是,显示部的数量越多,引绕配线越多,所以难以在不设置交叉部分的情况下将各个电极和引绕配线配置在同一面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6-912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72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具体方式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容易将各个电极和引绕配线配置在同一面上且与分段显示型相适应的IPS型液晶显示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未经斯坦雷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50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