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富氧顶吹炉处理铜浮渣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6238.0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36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晏祥树;罗永光;张良红;王少龙;朱海成;赵红梅;杨大军;黎学坤;叶德忠;徐成东;高加斌;李丕洪;武承栋;陈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13/00;C22B1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 |
地址: | 655011 云南省曲靖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富氧 顶吹 处理 浮渣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富氧顶吹炉处理铜浮渣的方法,属于火法冶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浮渣是粗铅火法精炼熔析除铜的产物,其主要成分为铅和铜,一般含铅60%~80%,含铜3%~25%,含银100~1000g/t,还含有锑、硫、砷、锌、锡、钴、镍、金等其他元素。目前,国内外铅冶炼厂都根据自身现状采用相应的铜浮渣处理工艺,主要分为火法和湿法。湿法在浸出时产出大量的铅渣,给液固分离带来极大的困难,应用较少;火法根据所用设备不同,可分为鼓风炉法、反射炉法、电炉法、转炉法和侧吹炉法等。鼓风炉法铜、铅分离不彻底,金属回收率较低;反射炉法能耗高、炉龄短、环境不理想;电炉法耗电量高,需要加入焦炭做还原剂,生产成本高;转炉法以煤做还原剂、以柴油做燃料,能耗较高;侧吹炉法使用无烟煤作为燃料及还原剂,能耗较低,但至今未实现规模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铜浮渣处理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能耗、低成本、高处理量的铜浮渣处理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富氧顶吹炉处理铜浮渣的方法,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浮渣20~30t/h与原煤1.5~2.5t/h经混合制粒后连续均匀加入富氧顶吹炉内进行熔炼;
2)在750~900℃温度下冶炼2~3小时,使铜浮渣中的金属形态铅与铜分离,而后升温至1000~1200℃温度下再冶炼2.5~3.5小时,铜浮渣中的金属铅及化合态铅都被熔炼进入粗铅,铜则进入冰铜实现铜、铅分离;
3)将原煤加入量降至0.5~1t/h,澄清分离0.5~1.5小时后,停止进煤,从铅口放出粗铅和冰铜,连续熔炼两个炉次后再进行放渣,烟气经过余热回收、收尘后与其它SO2烟气混合送往制酸。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铜浮渣的成分为含铅60%~80%,含铜3%~25%,含银100~1000g/t,及杂质。
本发明步骤1)中,所述原煤的成分为含炭45%~60%,含硫0.1%~4%,灰分15~35%,挥发分14~25%。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冶炼过程中控制富氧顶吹炉风量为:2.5~3.5Nm3/s。
本发明步骤2)中,所述冶炼过程中发现渣粘流动性不好时,进行渣型调整的方式为加入10~15t/h铅精矿。
本发明整个熔炼、放渣、放铅过程中均不停止进料,每隔5~6个小时放出粗铅和冰铜、每隔11~12个小时放出富铅渣,排放过程中停止进煤,用柴油进行保温,柴油用量为铜浮渣的0.5~1.5%。
本发明所用原煤的热值为4500~5500kcal·kg-1,原煤用量为铜浮渣的6%~8%。
本发明与其它火法处理铜浮渣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
1)处理量大。生产实践证明:富氧顶吹炉处理铜浮渣炉床能力可达到55t/m2·d以上,而侧吹炉法在50t/m2·d以上,反射炉、回转窑、转炉在4t/m2·d以下,电炉在12t/m2·d以下。
2)更节能。
表1常见铜浮渣处理工艺能耗指标
从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能耗低于其他几种工艺的能耗。本发明使用原煤作为燃料及还原剂,而其他几种使用了焦炭、电能或柴油,因此本发明更经济。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采用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富氧顶吹炉处理铜浮渣的方法,本发明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铜浮渣20~30t/h与原煤1.5~2.5t/h经混合制粒后连续均匀加入富氧顶吹炉内进行熔炼;
2)在750~900℃温度下冶炼2~3小时,使铜浮渣中的金属形态铅与铜分离,而后升温至1000~1200℃温度下再冶炼2.5~3.5小时,铜浮渣中的金属铅及化合态铅都被熔炼进入粗铅,铜则进入冰铜实现铜、铅分离;
3)将原煤加入量降至0.5~1t/h,澄清分离0.5~1.5小时后,停止进煤,从铅口放出粗铅和冰铜,连续熔炼两个炉次后再进行放渣,烟气经过余热回收、收尘后与其它SO2烟气混合送往制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62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