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壳体及柜式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7038.7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45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鸿;杨杰;梁博;叶务占;黄坚;袁双全;陈国强;乔磊;杨春生;占庆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0 | 分类号: | F24F1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陈振,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制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壳体及柜式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壳体是空调的重要部件,空调的许多部件例如风机、压缩机等均安装在空调壳体上。即空调的部件均安装在壳体上。
参见图1至图3,目前柜式空调生产时都是采用模具先生产出蜗壳2、底壳1和后板3等壳体配件,然后再分别装配组装,之后再将其他部件安装在空调壳体上。这样的生产方法生产不仅工序多,而且装配时使用的螺钉等其他配件也比较多,这些装配一般只能通过人工完成,并且可能存在装配质量问题而影响产品质量。
因此,针对柜式空调提供一种新的空调壳体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空调壳体及包括该空调壳体的柜式空调。该空调壳体能够减少生产工序,节省人工费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壳体,包括底壳、蜗壳和后板,所述底壳与所述后板连接,所述蜗壳与所述后板连接,且所述底壳、蜗壳和后板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壳连接,所述后板的另一端与所述蜗壳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包括底板、连接板、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其中所述连接板、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均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连接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折板和所述第三折板相对设置,所述底板、所述连接板、所述第一折板、所述第二折板和所述第三折板形成一个开口的盒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和第三折板形成闭合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板上设置有安装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风叶安装口和风道,所述风道连通风叶安装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壳、蜗壳和后板的材料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柜式空调,包括离心风叶,所述离心风叶设置于如上所述的空调壳体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空调壳体一体化的设计方案,能够减少生产工序,省去装配环节,减少装配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再者,采用采用本发明的空调壳体,蜗壳的材料由现有的泡沫件改为注塑件,不需要另外安装其他配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底壳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蜗壳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后板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空调壳体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壳体,包括底壳4、蜗壳5和后板6,底壳4与后板6连接,蜗壳5与后板6连接,且底壳4、蜗壳5和后板6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主要是将底壳、蜗壳和后板设计为一个整体,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空调壳体是一次成型的,不需要以往的装配工序,这样可以节省操作工序,降低生产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现有制造工艺中将蜗壳安装在后板上需要螺钉等配件,并且在蜗壳和后板上需要相应的预留出装配位置,而采用本发明的一体化的空调壳体不需要这些配件,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产品体积,保证产品质量。并且底壳、蜗壳和后板均采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例如ABS材料。
较佳的,参见图4,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后板6的一端与底壳4连接,后板6的另一端与蜗壳5连接。参见图1至图3,现有制造工艺中,一般是需要将蜗壳2安装在后板3上,也就是说蜗壳2和后板3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后板3安装在底壳1上,参见图4,本发明中的蜗壳5和后板6形成一个整体,蜗壳5和后板6之间没有形成容纳空间,不需要蜗壳压板或者接水盘压板,节约了材料,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后板6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后板3省去了与蜗壳形成容纳空间的部分,蜗壳5和后板6之间不存在平行部分。这样设置方便在蜗壳中安装风机等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70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