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藻幼苗悬浮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18118.4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35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铁杆;张鹏;孙庆海;谢起浪;张华伟;陈少波;艾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33/00 | 分类号: | A01G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地址: | 32500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幼苗 悬浮 培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藻的培育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铜藻幼苗悬浮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铜藻Sargassum horneri(Turn.)Ag.属马尾藻属,是北太平洋西部特有的大型暖温带性海藻,分布于我国沿海浅海区。铜藻植株高大,枝叶繁茂,多生长在潮下带浅海岩礁上,成片漂浮水面,堪称“海中森林”、“生态型渔礁”。形成的海藻场中栖息生活着多种门类的海洋生物,为之提供避敌、索饵、产卵的理想场所。铜藻快速生长和巨大的生物量引起海洋工作者的关注与兴趣,被海洋生态学家列为重建海底藻场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之一。
传统的铜藻育苗方式主要是参照羊栖菜和鼠尾藻的育苗模式,以苗帘、网绳等为附着基质进行采苗,之后以海区挂养模式进行渡夏、养殖。由于育苗前期水温较高,敌害鱼类较多,硅藻、浒苔、污物等附着严重,导致幼苗育成率偏低,且生长缓慢,难以满足规模化人工养殖、藻场建设等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铜藻幼苗育成率偏低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铜藻幼苗室内悬浮培育的方法,采用人工调控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光照、光照周期等)和培育密度,有效降低环境因子和附着基质对铜藻幼苗培育的影响,提高幼苗育成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铜藻幼苗悬浮培育一组装置由(1)光源、(2)进水管、(3)玻璃培育缸、(4)反光板、(5)充气管、(6)出水管组成。(3)玻璃培育缸可以是玻璃制作的四方柱形或圆柱形缸体,顶面开口。(5)充气管置于缸体底部,且出气口均匀分布,充气量以能使铜藻幼苗处于悬浮状态为准。
铜藻幼苗悬浮培育的方法是选取50-60天龄的不带附着基质的铜藻幼苗,放入培育室内的培育缸中,幼苗密度为15-25株/L,培育缸中的海水是经人工净化处理的,且每天用处理后的海水换掉缸中50%的海水,培育期内不间断连续充气,将铜藻幼苗始终处于悬浮状态,缸内环境因子控制参数为:水温20-25℃,盐度30‰,光照强度2500-4500LX,光照周期(光照期∶黑暗期)18∶6。培育20-35天,铜藻幼苗株高5-7cm,可出苗下海养殖。
所说的人工净化处理的海水是自然无污染海水48小时暗沉淀后,经二级沙滤处理的海水。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是全程人工调控环境因子和适育密度,节省了附着基质,避免了敌害鱼类、硅藻、污物等附着影响,以提高铜藻幼苗育成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铜藻幼苗室内悬浮培育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随机选取50天龄、株高0.5-0.6cm的铜藻幼苗放入培育室内的培育缸中,幼苗密度为25株/L,每天换水50%,培育期内不间断连续充气,铜藻幼苗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水温20℃,盐度25‰,光照强度4500LX,光照周期(光照期∶黑暗期)18∶6,培育35天,铜藻幼苗株高5-6cm,可出苗下海养殖。
实施例2
随机选取55天龄、株高0.5-0.8cm的铜藻幼苗放入培育室内的培育缸中,幼苗密度为20株/L,每天换水50%,培育期内不间断连续充气,铜藻幼苗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水温23℃,盐度28‰,光照强度3500LX,光照周期(光照期∶黑暗期)18∶6,培育35天,铜藻幼苗株高5-6cm,可出苗下海养殖。
实施例3
随机选取60天龄、株高0.5-1cm的铜藻幼苗放入培育室内的培育缸中,幼苗密度为15株/L,每天换水50%,培育期内不间断连续充气,铜藻幼苗始终处于悬浮状态,水温25℃,盐度30‰,光照强度2500LX,光照周期(光照期∶黑暗期)18∶6,培育30天,铜藻幼苗株高5-7cm,可出苗下海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未经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1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限深植骨器
- 下一篇:电子照相显影剂用磁性载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双组分显影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