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收口的接触件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8505.8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芳;张兴福;刘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5 | 分类号: | H01R13/05;H01R13/10;H01R24/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王骝 |
地址: | 2003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口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用于导通插头与插座的接触对,尤其是一种免收口的接触件,本发明适用于插针接触端直径大于1mm的接触件。
背景技术
目前,伴随电子科技的发展,电连接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电连接器核心元件的接触件在电连接器中同样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开槽插孔接触件以及一体式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振动、抗冲击性,在通讯、航空、航天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存在的问题是,该类插孔接触件需收口、时效、吊分离力,工序复杂,由于影响插孔分离力因素较多,最终只能通过检测,将筛选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免收口的接触件,本发明采用设有伸缩槽、半圆头的弹性插针及设有内孔的插孔,取代传统的插针及插孔,省去了开槽孔的收口、时效、筛选等步骤,具有结构简单、接触可靠、导通效果好的优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免收口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插孔和插针,所述插孔为一端设有内孔、另一端设有插孔尾柄的柱状体,其内孔的端口设有圆弧的内倒角,柱状体的外径上设有插孔台阶,插针为一端设有接触端、另一端设有插针尾柄的柱状体,柱状体的外径上设有插针台阶,接触端的头部设有半圆头、轴心设有小孔、径向设有数道与小孔贯通的伸缩槽,且半圆头径向设有凸起的接触区;所述插针的接触端插接在插孔的内孔内,插针半圆头凸起的接触区与插孔的内孔将插针与插孔导通。
本发明采用设有伸缩槽、半圆头的弹性插针及设有内孔的插孔,取代传统的插针及插孔,省去了开槽孔的收口、时效、筛选等步骤,具有结构简单、接触可靠、导通效果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插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插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图3,一种免收口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插孔1和插针2,所述插孔1为一端设有内孔12、另一端设有插孔尾柄14的柱状体,其内孔12的端口设有圆弧的内倒角11,柱状体的外径上设有插孔台阶13,插针2为一端设有接触端25、另一端设有插针尾柄27的柱状体,柱状体的外径上设有插针台阶26,接触端25的头部设有半圆头22、轴心设有小孔21、径向设有数道与小孔21贯通的伸缩槽24,且半圆头22径向设有凸起的接触区23;所述插针2的接触端25插接在插孔1的内孔12内,插针2半圆头22凸起的接触区23与插孔1的内孔12将插针2与插孔1导通。
对本发明的设计及应用进一步说明如下:
参阅图1,将数个插孔1的插孔尾柄14设于插座内,且通过插孔台阶13与插座定位;将数个插针2的插针尾柄27设于插头内,且通过插针台阶26与插头定位;当插头与插座插接时,即实现数个插针2分别与数个插孔1的导通。
参阅图1,插针2的接触端25插接在插孔1的内孔12内,插针2半圆头22凸起的接触区23与插孔1的内孔12将插针2与插孔1导通。
参阅图1、图2、图3,由于半圆头22凸起的接触区23外径大于插孔1的内孔12,对接后插针2接触区23的表面受到插孔1内孔12孔壁的正压力作用,迫使插针2的半圆头22沿伸缩槽24变形,朝轴心的小孔21合拢,插针2插入插1后,在插针2伸缩槽24的弹力作用下,半圆头22凸起的接触区2)在插孔1的内孔12内产生正压力,保证插针2与插孔1之间具有可靠的分离力,实现电流导通。
本发明接触件正压力和分离力的设计;
正压力的计算:
;
E —材料弹性模量;
I—悬臂弯曲惯量;
y —悬臂变形量;
L —接触区到开槽根部的距离。
分离力的计算:
;
n —开槽个数;
μ—摩擦因数。
为便于插孔1和插针2顺利插接,本发明在插孔1内孔12的端口设置了圆弧的内倒角11,当插针2的半圆头22插入插孔1的内孔12时,起到导向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85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