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磷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9009.4 | 申请日: | 2013-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0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关炽昌;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劲捷 |
主分类号: | C07F9/6574 | 分类号: | C07F9/6574;C08G59/62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韦永青 |
地址: | 543001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 酚醛树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磷改性环氧树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磷改性树脂体系还仅局限于在磷改性环氧树脂体系,主要应用于以电子封塑涂料为主的涂装领域。近年来随着涂装领域的使用要求、应用性能的不断提升,对磷改性环氧树脂固化剂的物理、化学应用性能参数要求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的磷改性环氧树脂已不能满足此电子涂装高端领域的应用要求,应市场的特殊需要,在美国于二十纪初,有些国际性的大化学公司开始为满足市场需要而探索将有机磷类杂环化合物如磷菲类、环状磷酸酯类原料应用于双酚A与甲醛改性树脂中,经几年与应用的结合探索,于近年研发生产出磷改性双酚A醛树脂,并将其成功应用于无卤阻燃电子领域。至此,随着我国涂装领域应用需求的日益提高,在此应用的高端领域就完全依赖此类磷改性酚醛树脂的进口,严重限制了我国涂装领域的发展,而且价格昂贵,各性能也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磷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解决了以往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磷改性酚醛树脂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磷改性酚醛树脂的分子结构式为:
,
式中,-R1代表-C3H7、-C4H9、-C5H11;n取值0-3,-R2-代表、;
上述磷改性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酚、甲醛和水加入反应容器中,用催化剂催化反应得到酚醛缩合体,反应温度为50℃~100℃,反应时间为1~5小时;所述酚与所述甲醛的摩尔比为1:2~3,所述催化剂占所述甲醛和所述酚的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5%,所述水占所述甲醛和所述酚的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B、引入一元醇、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用三氧化二铝和硫酸做催化剂,先升温到80℃~120℃保温回流脱水对步骤A得到的酚醛缩合体进行单边封端醚化,反应时间为4~6小时;再升温到100℃~160℃进行保温脱水对步骤A得到的酚醛缩合体的另一边剩下的羟甲基封端接枝,反应时间为9~11小时,得到本磷改性酚醛树脂;所述一元醇与所述酚摩尔比为2~5:1,所述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与所述酚摩尔比为0.8~1.5:1;所述三氧化二铝占所述酚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5%~1.5%,所述硫酸占所述酚总质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1%~0.8%;
其中,所述酚是壬基酚和双酚A的混合酚;
所述催化剂是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中的一种;
所述酸性催化剂是对甲苯磺酸、盐酸、硫酸、磷酸、草酸的一种;
所述碱性催化剂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三乙胺、氨水的一种;
所述一元醇是丁醇、丙醇、戊醇的一种。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解决了以往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磷改性酚醛树脂的问题,提升了原有磷改性环氧树脂物耐热、粘接与剥离强度、良好的空间尺寸与优异的电性能与机械强度等物化性能指标,使该磷改性酚醛树脂应用于电子化学品领域的涂装性能更加优良。
2、优化了传统纯酚醛树脂的生产条件,采用无溶剂的反应模式,减少环境污染。
3、以壬基酚、双酚A为基体先制备出酚醛树脂,然后再将有机磷类杂环化合物如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和一元醇在设定的催化条件下进行羟甲基均匀封端,形成系列不同物化性能的磷改性酚醛树脂,其粘接性能、热稳定、耐老化、机械加工性、电气性能、成膜稳定性能等更加优良于进口的单一磷改性双酚A醛树脂产品。
4、可根据不同厂家的电子涂装工艺要求,通过调整原料酚的配比、醇的种类等制定出更加适应不同使用要求的环氧固化剂磷改性酚醛树脂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表1、表2为实施例1~实施例10中的反应原料组分及反应条件,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10中所述的酚均为壬基酚和双酚A的混合酚。
结合表1、表2给出的反应原料组分及反应条件按照下列制备步骤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劲捷,未经梁劲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90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