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线装图书装紧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19063.9 | 申请日: | 2013-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50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康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康德 |
主分类号: | B42B2/06 | 分类号: | B42B2/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5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装 图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书装订技术。
背景技术
图书的装订,在很多的情况下,不适宜用订书钉装订;或有时图书张数较多(如200张以上),无法用订书钉装订,因为钉不够长,只好用线来装订。但是,现有的线装订方法,往往存在一个缺点,装订后的图书,不象订书钉那样紧密,会松松散散散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装图书时可以装紧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必备的设备:打孔机、勾针、棉线,其装订程序大致如下。
1、用夹具(2)夹住要装订书籍的边缘,然后夹紧,如图6所示。
2、用打孔机打出若干个孔,分别为(4)、(5)、(6)、(7),如图7所示。
3、勾针(8)穿过书的边缘的第1个孔(4),勾住棉线(9)一截,拉过棉线(9),留下一截棉线头(10),如图8、图9所示。
4、勾针(8)再穿过书的边缘的第2个孔(5),再拉过棉线(9),第2孔(5)过的棉线(9)成个棉线圈(11),如图10、图11所示。
5、象打结一样,第1孔(4)的棉线头(10)多次穿过第2孔(5)的棉线圈(11),使其成个活结(12),如图12所示。
6、一手按住第1孔(4)的棉线头(10),另一手拉着第2孔(5)反面的棉线(9),直至将原先第2孔(5)拉过的棉线圈(11)缩小至成死结,同时该结应在第2孔(5)中间。
7、再重复上述第4—6步骤,应用于第3、4……N个孔打结上。
8、在最后一个孔打完结,将孔两端露出的棉线剪断即可。(更详细步骤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详述)。
本发明的特点:可以让线装图书,象订书钉一样的紧密,不会松松散散。
附图说明
图1:打孔机。
图2:夹具。
图3:勾针。
图4:棉线及绕团的棉线球。
图5:画出打孔坐标的图书。其中图中“+”为画出的坐标。
图6:将书放入夹具后并夹住后的状况的示意图。
图7:为打好孔后的书的示意图。
图8:准备将棉线穿第1孔时的示意图。
图9:已将棉线穿第1孔时的示意图。
图10:准备将棉线穿第2孔时的示意图。
图11:已将棉线穿第2孔时的示意图。
图12:将第1孔的棉线头与第2孔的棉线圈进行打结的示意图。
图13:夹具背面的第1孔至第2孔的棉线被拉直后的示意图。
图14:夹具正面的第1孔至第2孔的棉线弯曲及拉直的示意图。
图中:(1)钻头;(2)夹具;(3)螺栓;(4)书籍上打好的第1孔;(5)书籍上打好的第2孔;(6)书籍上打好的第3孔;(7)书籍上打好的第4孔;(8)勾针;(9)棉线及绕圈的棉线球;(10)留下的棉线头;(11)拉过第2孔(或第3、4……N孔)后成棉线圈;(12)第1孔的棉线头与第2孔的棉线圈打成了活结;(13)夹具背面的第1孔至第2孔的棉线;(14)第1孔棉线头的弯圈;(15)第2孔棉线的弯圈。
具体实施方式
(1)所需硬件。
A、打孔装订机:一般市面上有出售。为电动(或手动)式,并附带几个直径不同的钻头(1)、一个夹书的“夹具”(2)等组成。图1:打孔机;图2:夹具。
B、勾针:如图3所示。
C、棉线:直径0.5—1mm,长度不限,可以团成棉线球,如图4所示。
(2)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步:画出打孔坐标,如图5所示。首先考虑图书是向左还是向右翻,在图书的第一页的要装订处画出打孔坐标,用“+”表示。打孔处距离图书边缘为2—5cm,一般在2—2.5cm ;两头的孔至图书边缘均为3—4cm。可以3—5个孔,每个孔的间距均等分,间距一般为4—7cm。
要点:打孔处距离图书边缘勿小于2cm,因太窄,边缘至打孔间容易裂开。
第二步:将书籍整理好,四周都要对齐。然后放入夹具(2)中;旋转夹起来,如图6所示。
要点:1、夹具(2)要左右移动,让夹具(2)的凹槽中央处正对着打孔坐标“+”处,这样,打孔时钻头(1)就正好对着“+”处了,不会偏眼了。
2、在旋紧夹具(2)两头螺栓(3)时,要一手压在夹具(2)中央,另一手旋动一头螺栓(3);但不要一下子旋得太紧,要先旋下至书齐平,然后再旋围另一个螺栓(3)。最后,两个一起旋紧。
3、要尽量旋紧,因为这样可将书压实,装订后图书就会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康德,未经张康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90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根雕产品制式制作工艺
- 下一篇:菜用大豆在预防治疗糖尿病中的医用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