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19822.1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1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生;孟亚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10/058;H01M2/2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金属壳体,通常有以下几种类型:两端贯通的方筒体或圆筒体、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五面筒体或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圆筒体或方筒体。对于铝制的金属壳体来说,因铝材质地较软,极易受力变形,因此,受材质和工艺加工难度的限制,以现有的铝壳加工通常通过拉伸工艺加工而言,制造外壳为铝制的两端贯通的方筒体或圆筒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合格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加工出的两端贯通的壳体,在后续焊接时,由于壳体易变形,从而会导致壳体端口的密封盖板与端口的边缘不易对齐,极易错位,从而直接影响壳体的密封焊接。
对于铝制或钢制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壳体,在后续将极耳直接焊接在壳体的封闭端时,由于壳体底部为筒形体的封闭端,在焊接时根本无法看视,为“盲焊”,焊接功率偏低则发生虚焊,若焊接功率偏高,则又会破坏底部壳体表面的镀层或造成底部凸起、腐蚀的现象,因而这种焊接方式可靠性差,制造出的电池可靠性差;且盲焊时,因为极耳与底部接触面平整性的控制难度高,很容易造成打火现象,存在安全隐患;进一步地,此种焊接方式因为焊接时无法目视,只能通过后续的检验验证焊接是否良好,如若焊接不良,需返工焊接,如此反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增高;再者,盲焊会造成焊接一致性差而导致电池充放电电流不平衡的情况,从而造成在多极耳处电流积聚的不平衡性,制造出的产品与设计参数相差甚远。
对于现有的钢制或铝制的金属壳体来说,为使壳体保持一定的强度,不易变形,需将壳体做得较厚,这在客观上将会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同时也会降低能量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大批量生产两端开口的壳体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且其合格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包括具有内腔的筒形金属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卷芯、由所述卷芯端部引出的正极耳或负极耳及设于所述卷芯端部处的绝缘垫片,所述壳体端部具有一底壳,所述底壳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壳体的另一端为开放端;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的另一端依次穿越所述绝缘垫片和所述底壳开口与一导电的金属盖板电性连接,所述金属盖板封盖于所述底壳开口上。
具体地,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与所述金属盖板焊接连接。
具体地,所述卷芯为叠片式卷芯或卷绕式卷芯。
具体地,所述底壳开口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所述金属盖板相应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具体地,所述壳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
更具体地,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至少为一个。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制备正极浆料和负极浆料;
将所述正极浆料涂布于正极集流体上,形成具有正极复合材料层和正极集流体的正极片;
将所述负极浆料涂布于负极集流体上,形成具有负极复合材料层和负极集流体的负极片;
对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进行辊压;
将所述辊压后的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分切成多片;
在所述分切后的所述正极片和所述负极片上分别焊接正极耳和负极耳或冲切形成正极耳和负极耳;
对焊接或冲切后的所述正极片、所述负极片进行层叠或卷绕,得到具有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的卷芯,所述正极耳和所述负极耳均由所述卷芯的端部引出;
在所述卷芯端部处设置一绝缘垫片,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穿越所述绝缘垫片;
还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导电的具有内腔的筒形金属壳体,所述壳体端部具有一底壳,所述底壳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一体加工而成,所述底壳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壳相对的另一端为开放端;
将所述带有正极耳和负极耳的卷芯从所述底壳的开放端置入所述壳体底部,使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面向所述壳体底壳并从所述底壳开口穿出;
提供一导电金属盖板;
将从所述底壳开口处穿出的所述正极耳或所述负极耳电性连接于所述金属盖板上;
将所述金属盖板焊接于所述壳体底壳开口处,密封所述底壳开口。
具体地,所述正极耳或负极耳与所述金属盖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更具体地,所述壳体采用钢材或铝材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优特利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198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