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苦荞饮片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320105.0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9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刚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A23L1/30;A23P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百伦律师事务所 11433 | 代理人: | 周红力;姜莹 |
地址: | 615013 四川省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苦荞饮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苦荞被誉为“五谷之王”是谷类作物中唯一集七大营养于一身的作物,苦荞中富含生物类黄酮、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淀粉、纤维素、脂肪和蛋白质。生物类黄酮的主要成分是芦丁,而芦丁在其它谷物中几乎没有,它具有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清热解毒、活血化於、拔毒生肌、可降血糖、尿糖、血脂、益气提神等作用;苦荞中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尤其含有其他谷类作物缺乏的硒,硒在人体内与金属相结合形成一种不稳定的“金属-硒-蛋白”复合物,有助于排解人体中的有毒物质,还有利于防癌;苦荞中脂肪酸的组成主要有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极高,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和防治成年人冠心病等作用。此外,苦荞的适用面很广,既可作为青壮年的早餐和加餐食品,补充脑力体力,又可作为孩子的营养食品,增强免疫力,提高智力,促进生长发育,更能作为中来年人特别是三高患者的食疗食品,长期使用。
但目前,苦荞作为食品食用仍然很少,对人的身体健康起不到很大的益处。同时人们现在食用的粮食中缺少了很多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且容易引起人们的“三高”症状,满足不了当今人们对食品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或者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苦荞饮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需要的原料包括85~100份的苦荞皮层粉、0~5份玉米粉、0~5份燕麦粉、0~5份黄豆粉,其中,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混合搅拌步骤:将所述原料混合均匀后,加入占所述原料总重25%~35%的水搅拌均匀;
压片步骤:将搅拌均匀的原料进行压片,得到苦荞片;
灭菌步骤:将所述苦荞片进行灭菌;
烘干步骤:将灭菌后的苦荞片进行烘干,得到苦荞饮片。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需要的原料包括85份苦荞皮层粉、5份玉米粉、5份燕麦粉和5份黄豆粉。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需要的原料包括100份苦荞皮层粉。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中在压片步骤的压力为35~45千牛顿。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中在灭菌步骤中,灭菌方式为巴氏灭菌,灭菌温度为90~100℃,灭菌时间为15~20秒。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中在烘干步骤中,烘干温度为160~170℃。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中在烘干步骤中,烘干至水分含量为4~7%。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公开了一种苦荞饮片。
根据本发明苦荞饮片制备方法得到的苦荞饮片,其中采用了苦荞皮层粉作为原料(所述苦荞皮层粉为位于苦荞壳和苦荞中间部分的夹层中的粉状物质,是利用磨粉机将苦荞粒提纯并剥皮制备得到的粉状物),能够使苦荞饮片在具备相应的保健作用的情况下,其口感更加柔滑而不粗糙,另外,在利用苦荞为主原料的基础上,可以选择性添加玉米粉、燕麦粉和黄豆粉,一是补充营养成分,与苦荞的营养成分进行互补,二是可以增加相应成分的口感,适合不同人群食用。根据本发明的苦荞饮片,富含苦荞黄酮、膳食纤维、叶绿素、镁和硒等生物活性成分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易于消化。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在附图中,参考数字之后的字母标记指示多个相同的部件,当泛指这些部件时,将省略其最后的字母标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苦荞饮片的制备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许多可应用的创造性概念,该创造性概念可大量的体现于具体的上下文中。在下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仅作为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的示例性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刚,未经赵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