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直流漂移消除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0895.2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84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7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F3/45 | 分类号: | H03F3/45;H03F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漂移 消除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电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直流漂移消除电路。
背景技术
在通信设备的运算放大器电路中,当前级输入信号因为温度或者是元件不匹配等因素而产生直流漂移(DC offset)误差时,此误差值也会被运算放大器的增益所放大,此现象可能会让运算放大器进入饱和模式而无法发挥最佳的效果。目前常见的消除直流偏移的方法是将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信号通过反馈电路反馈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达到消除直流漂移的效果。但在上述消除直流漂移的方法中,由于反馈信号直接加回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输入信号,造成反馈电路中的噪声也会一同传递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端,使得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的噪声系数(Noise Figure)大幅增加,进而增加对信号的干扰程度。若要消除直流漂移并且同时抑制噪声的增加,则需要利用一些其他的方式,举例来说,例如减小输入电阻或者是增加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跨导(transconductance)。但是就另一方面而言,这些减少噪声的方式也会进一步的增加晶片的设计面积或功率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漂移消除电路,可在消除运算放大器电路中直流漂移现象的同时,有效的抑制反馈增益电路中的噪声。
本发明的直流漂移消除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以及反馈增益电路。第一运算放大器包括第一输入跨导级、第二输入跨导级以及输出级。第一输入跨导级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接收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入信号,而输出级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输出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信号。反馈增益电路的输入端耦接至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反馈增益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至第二输入跨导级的输入端。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直流漂移消除电路,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输出端的直流偏移通过反馈增益电路传递至第一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入跨导级中,并通过第二输入跨导级减少反馈增益电路的噪声。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直流漂移消除电路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说明一种直流漂移消除电路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说明一种直流漂移消除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说明直流漂移消除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说明直流漂移消除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说明直流漂移消除电路中运算放大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一种直流漂移消除电路中运算放大器频率响应模拟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一种直流漂移消除电路中噪声系数模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直流漂移消除电路;
103、203、205、303、305、410、430、510、511、530、531:输入跨导级;
105、207、307、490、550、551:输出级;
110、210、231、310、331、400、500、600:运算放大器;
130、230、330:反馈增益电路;
150、170、190、250、270、351、353、371、373:可变电阻;
233、333、335:电容;
235、337、339:电阻;
350、370:可变电阻阵列;
415、435:电流源;
450、470:阻抗;
510A、511A、H11~HN1、J5~J8、Q3、V5、V6、V9、VOUT、VOUTN、VOUTP:输出端;
510B、511B、D1、D2、H12~HN2、J1~J4、J9~J12、Q1、Q2、V1~V4、V7~V8、W1~W4:输入端;
A1、A2、B1、B2、C1~CN、E1~EN:晶体管;
A11、A21、B11、B21、C11~CN1、E11~EN1、K1:第一端;
A12、A22、B12、B22、C12~CN2、E12~EN2、K12~KN2:第二端;
A13、A23、B13、B23、C13~CN3、E13~EN3:控制端;
F1~FN、S1~SN: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08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带保护元件的轻鞋底夹层构件的鞋底结构和鞋类物品
- 下一篇:速食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