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测距仪在审
申请号: | 201310321318.5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448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倪桂功;周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C3/00 | 分类号: | G01C3/00;G01C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6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测距仪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工具领域,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激光测距仪。
背景技术
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激光测距仪在工作时向目标射出一束很细的激光,由光电元件接收目标反射的激光束,计时器测定激光束从发射到接收的时间,计算出从观测者到目标的距离。现有的激光测距仪尺寸较大(大于21mm),而且其用途仅限用于数据测量,功能比较单一,且操作界面复杂,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尺寸较小、便于携带的激光测距仪。
为了提高激光测距仪的便携性和减小激光测距仪的厚度,本发明首先提出一种激光测距仪,包括壳体、激光模组、接收透镜、光路支架、显示模块、电路板和电池。光路支架用于承载所述的激光模组和接收透镜。其中:接收透镜设置于壳体的一个端面,所述端面的长边所在方向为宽度方向,所述端面的短边所在方向为高度方向,接收透镜呈扁平状,接收透镜长轴沿宽度方向设置,接收透镜的短轴沿高度方向设置,且显示模块是设置在光路支架的高度范围内。
进一步,其中接收透镜的长轴和短轴的尺寸比例为1.1:1~5:1,优选为2:1。
进一步,所述的激光测距仪的厚度为 6~20mm,优选为16mm。
进一步,其中所述的接收透镜为长方形、椭圆形、菱形、或梯形。
进一步,其中所述的电池为锂电池,所述的锂电池的厚度为2mm~8mm。
为使激光测距仪的功能更加丰富,本发明的激光测距仪还包括一反射镜,反射镜设置在所述激光测距仪的壳体内,且所述壳体上具有光线入射口和光线出射口,所述光线入射口和光线出射口分别位于反射镜入射光线一侧和出射光线一侧,且所述光线入射口与激光测距仪的接收透镜设置在激光测距仪的同一端面上。其中反射镜与光线入射口所在轴线所形成的角度为45度。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激光测距仪采用了扁平透镜,而且通过其壳体内部的显示模块和光路支架之间的位置排布设计,使得激光测距仪相对现有的激光测距仪较薄,便于使用者携带和收纳,对使用者的日常使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测距仪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激光测距仪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3为图1中端面S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激光测距仪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的激光测距仪的内部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激光测距仪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激光测距仪连接至手持式终端时的内部示意图。
图8为应用图5中的激光测距仪观测远处测距点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9为夹角是40度时观测远处测距点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测距仪的外观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激光测距仪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2为图11中的激光测距仪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图13 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测距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测距装置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5为图13中智能终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16为测距系统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图17为测距装置中测距应用程序的操作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第一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5,激光测距仪100包括壳体101、激光模组102、发射透镜103、接收透镜104、光路支架105、显示模块106、电路板107和电池108。激光测距仪的电路部分包括:电源模块、处理单元、激光发射模块、激光接收模块、显示单元、以及操作装置。电源模块包括电池108和相应电路,显示单元是设置在电路板107上。
光路支架105用于承载所述的激光模组102、发射透镜103和接收透镜104。接收透镜104设置于壳体101的端面S。定义端面S的长边所在方向为宽度方向,端面S的短边所在方向为高度方向,接收透镜104呈扁平状,接收透镜长轴A沿宽度方向设置,接收透镜的短轴B沿高度方向设置,且如图4所示,显示模块106是设置在光路支架105的高度范围内,即显示模块106的上表面F1不高过光路支架105的上表面F2,而显示模块106的下表面不低于光路支架105的下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13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