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烧结点火炉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104.X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3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邱立运;何国强;陈乙元;周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21/14 | 分类号: | F27B2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地址: | 410007***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 火炉 流量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烧结点火炉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烧结工艺中,点火炉被用来向烧结机台车上的混合料表面提供高温带状火焰,使其中的固体燃料着火燃烧,并使表层混合料在点火炉高温烟气与固体燃料燃烧放热作用下烧结,同时通过抽风机抽风提供充分的氧气量与负压将表层所积蓄的热量传递至下一层混合料,促使下一层的固体燃料继续燃烧从而使得烧结过程随着烧结机的运行逐渐向下进行,进而完成烧结过程。
在抽风机的抽力作用下,点火炉炉膛内的烟气经烧结机上有一定厚度的料层及位于点火炉正下方的多组风箱进入大烟道,最终被抽走,风箱为烧结机两侧对称布置,风箱上设有风门调节阀,同一组风箱调节阀动作时两侧风箱同时动作,可永远保证两侧的同一组风箱阀门开度相同,一般生产时用来调节炉膛负压,基本为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手动操作调节风箱阀门的开度大小,这种手动调节的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突发或特殊情况下会引起炉膛负压的波动,同时引起炉膛温度的急剧变化,这时需要迅速针对性的调整点火炉的各项参数,比如说燃气及空气进气量或者烟气抽气量,而通过手动调节风箱阀门开度进而调整烟气抽气量的这种不及时不精确的调整方式显然是无法适应和胜任这些突发或特殊情况的,由此会对烧结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比如说当风箱阀门开度被调整过大时,主抽风系统会将炉膛内用于燃烧的气体及热量大量带走,要维护炉膛内的温度就必须加大管道内的燃气进气量,造成了极大的燃气浪费;同时主抽风机抽走大量不必要的烟气,也造成了自身的工作载荷加大及电能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手动调整风箱阀门开度来控制烟气抽气量无法有效完成烧结工作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烧结点火炉流量控制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结点火炉流量控制方法,包括:
根据点火炉实际进气量确定风箱目标流量;
采集风箱的风箱实际流量;
比对所述风箱目标流量和所述风箱实际流量得到风箱流量偏差;
根据所述风箱流量偏差对应调整风箱阀门的开度。
优选的,所述点火炉实际进气量具体为根据通过点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一燃气流量FI燃1和第一空气流量FI空1以及通过引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二燃气流量FI燃2和第二空气流量FI空2计算得到。
优选的,所述根据通过点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一燃气流量和第一空气流量以及通过引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二燃气流量和第二空气流量计算得到具体包括:
当进入到点火炉炉膛内的空气燃气流量之比等于标准空燃比时,则判定点火炉炉膛内没有过剩的空气和燃气;
所述点火炉实际进气量:FIin=C(FI燃1+FI燃2);
其中C为燃气充分燃烧时对应的烟气量常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通过点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一燃气流量和第一空气流量以及通过引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二燃气流量和第二空气流量计算得到具体包括:
当进入到点火炉炉膛内的空气燃气流量之比大于标准空燃比时,则判定点火炉炉膛内空气过剩;
所述点火炉实际进气量:
FIin=C(FI燃1+FI燃2)+[FI空1+FI空2-δ(FI燃1+FI燃2)]
其中C为燃气充分燃烧时的烟气量常数;
其中δ为燃气充分燃烧时的空燃比系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通过点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一燃气流量和第一空气流量以及通过引火管道进入点火炉炉膛的第二燃气流量和第二空气流量计算得到具体包括:
当进入到点火炉炉膛内的空气燃气流量之比小于标准空燃比时,则判定点火炉炉膛内燃气过剩;
所述点火炉实际进气量:
其中C为燃气充分燃烧时的烟气量常数;
其中δ为燃气充分燃烧时的空燃比系数。
优选的,所述根据点火炉实际进气量确定风箱目标流量还包括扰动环节,所述扰动环节具体为:
根据点火炉当前工作任务获取炉膛目标负压;
采集点火炉炉膛实际负压;
比对所述炉膛目标负压和所述炉膛实际负压获取点炉膛负压偏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1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叉绞机拉模装置
- 下一篇:大截面铝导体端面电流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