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水面蓝藻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322551.5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0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巩传俊;巩旭鹏;杨继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巩传俊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水面 蓝藻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收集蓝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目前收集蓝藻还主要通过散药水或使用打捞船进行人工打捞,尤其是夏季蓝藻暴发时,易聚集于湖湾,河湾,河道等不易打捞处,收集打捞难度大,工人的劳动强度高,而且效果也不明显,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全自动水面蓝藻收集装置,其结构简单,效率高,蓝藻收集彻底,效果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全自动水面蓝藻收集装置,包括成对设置于船体上的第一/二支架,第一/二支架顶端分别活动连接传动辊,传动辊上设置传动带,第一支架之间固连收集器;第一支架上固连有双层风管,双层风管位于传动带之间,双层风管带有两端封闭的内/外管,内/外管上分别带有内/外出风口,内管内通过连接管与所述船体上的鼓风机连通;所述船体上位于第二支架前方设置第三支架,第三支架顶端枢连刮藻器,刮藻器带有传动轴,传动轴上套接载体,刮藻板均布于载体外圆面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所述收集器入口的边缘固连有挡板;
优选地,所述内/外管上的内/外出风口的方向相反,外出风口对着下侧传动带;
优选地,所述双层风管通过内/外管两端的连接板与第一支架固连;
优选地,所述刮藻板为非亲水性硬质板;
优选地,所述刮藻板为软质材料板;
优选地,所述船体上位于刮藻器的前方设置有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船体上带有水泵,水泵的出水口与导流管连接,水泵的入水口与抽水管连接;
优选地,所述船体上还带有配电箱、发电机、发动机及电动机,电动机驱动传动辊转动;
优选地,传动带表面辅设一层尼龙沙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船体上固连支架设置能够自动化运转的传动带,并且在传动带之间安装双层风管,对传动带上残留的蓝藻进行收集,同时通过带有多个刮藻板的刮藻器不断地转动将蓝藻刮至传动带表面,为能收集湖泊等湖湾内的蓝藻,在船体上设置导流管,向船体后方排水,使得船头前方的蓝藻自动向刮藻器移动,结构简单,效率高,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刮藻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双层风管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双层风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包括成对设置于船体上的第一/二支架1/2,第一/二支架1/2顶端分别活动连接传动辊3,传动辊3上设置传动带8,优选地,传动带8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的多孔或镂空结构,可用来收集水面较大的水生植物或漂浮物,当用于收集蓝藻时,在传动带8表面辅设一层20目左右尼龙沙布,能够顺利地收集并传输蓝藻,尼龙沙布易于更换和清洗,使用安装方便;所述船体上带有电动机17,电动机17驱动传动辊3旋转,传动带8在随着传动辊3的旋转而转动,为能将传动带8上的蓝藻收集起来,在第一支架1之间固连收集器9,收集器9入口的边缘固连有挡板10,传动带8上的蓝藻会下落在挡板10上进入收集器9内,优选地,在收集器9的底部固连收纳袋,可及时将收集满的蓝藻进行打包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巩传俊,未经巩传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3225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